文章薈集

心臟血管科

中風 – 隱形殺手?

標籤: 中風 , 腦血管疾病 , 缺血性中風 , 出血性中風

2013月01月26日 作者: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究竟中風是不是一位無形的殺手潛伏於您和我的身邊呢?

在醫學角度上,中風是腦血管疾病的一種重要表徵。根據香港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腦血管疾病是香港第四號殺手。在二零一一年有超過三千人死於腦血管疾病,當中有85%的病人是年齡為六十五歲或以上的長者。腦血管疾病泛指所有發生在中樞神經內血管的毛病,而中風可再細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兩大類,前者佔約80%,後者佔約20%。

缺血性中風的起因是由於腦部血管被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有效地流動到腦部的局部位置,這些受影響的腦部組織未能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便會因缺氧及養料不足而退化受損。而出血性中風,亦即俗稱的「爆血管」,起因是由於腦血管壁破裂,引致血液從血管壁溢出並擴散地滲透到鄰近組織。當血液直接與腦細胞及中樞神經組織接觸後會導致組織受損,繼而誘發中風的徵狀。

中風病人的徵狀各有不同,主要由三大因素主宰:

1. 中風的類型 (缺血性中風或出血性中風)

如果是缺血性中風,那麼順著血液流動方向,在血管阻塞位置之後的腦部組織都有可能缺氧及受損。如果是出血性中風,在出血位置附近的腦組織會受損。

2. 中風所發生的位置

人類的大腦中,不同的部位負責不同的功能。如果負責視覺的區域因中風而受損,病人的徵狀可能是出現重影,甚至變成失明。如果負責言語的區域受損,病人的表達能力可能會減退;在嚴重的情況下,病人可能會失去表達能力。如果負責肌肉運動的區域受損,病人可能會變成行動不便。如果多於一個區域受損,病人便會呈現多種機能衰退的徵狀。

3. 腦部組織受損的程度

中風的徵狀也會因受影響的腦部組織受損的程度而有所不同,通常受損程度越嚴重,就代表徵狀會越嚴重。例如主宰視覺的區域內出現局部性中風,病人可能只會出現重影或失明等局部徵狀。然而若中風所涉及的範圍廣泛的話,病人有可能出現神經失調、失去控制肢體的能力甚至半身不遂等嚴重殘缺。

腦細胞有別於其他細胞,它們受損或死亡後是不能重生的,所以中風所帶來的創傷一般都只能作有限度復原,而嚴重者可引致永久殘障。因此,預防中風比治療更為有效和重要。

曾經中風的病人再次中風的機會較其他人高,所以減低中風復發是康復過程中重要的一環。高血壓、吸煙或糖尿病等增加中風風險的因素應盡可能受到控制。以下介紹數種有效減少再度中風機會的藥物:

1. 阿士匹靈 (Aspirin):

阿士匹靈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抗血小板藥。它能有效地降低血小板之間的聚合力,從而減少惡性血塊在血管中形成栓塞的情況。阿士匹靈可獨立使用作為預防中風之用,每日所需劑量為75毫克至325毫克不等。由於阿士匹靈會刺激胃部,長期服用有可能導致胃部不適、潰瘍甚至胃出血等副作用,因此病人應飽肚服用以減低對胃部的刺激,同時亦可選擇有腸衣保護的阿士匹靈,或者同時服用胃酸抑制劑如法莫替丁 (Famotidine) 或泮托拉唑 (Pantoprazole) 等藥物以保護胃部。

2. 雙嘜達莫 (Dipyridamole):

雙嘜達莫也是一種抗血小板藥,有些中風病人會同時服用阿士匹靈及雙嘜達莫 以便更有效減低中風風險。常見劑量為每天75至225毫克。

3. 氯吡格雷 (Clopidogrel):

此抗血小板藥常用於冠心病,但也可以在中風病人身上使用,劑量為每天75毫克。一般而言,若病人對阿士匹靈敏感、耐受性低或曾服用阿士匹靈而導致胃出血等情況時,醫生可能會建議病人服用氯吡格雷。

4. 華法林 (Warfarin):

俗稱「薄血丸」,是其中一種最常用的抗凝血藥物。它能夠減低血液凝固從而避免血液在已受阻塞的腦血管中再度凝固而引致中風。

常見的華法林劑量為每天2至5毫克不等,但所需的劑量因人而異,在治療初期醫生會為病人調較劑量,直至藥效達致理想的目標,此段時間一般為期數週至數月不等。當情況穩定後,患者必須按指示服藥並定期抽血檢驗。由於華法林會與維他命K產生相互作用,因此病者須注意盡量保持維他命K攝取量穩定。有關服食華法林的注意事項請參考「認識華法林 (Warfarin)」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