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薈集

中樞神經及腦神經科

止痛藥

標籤: 止痛藥 , 非鴉片類止痛藥 , 鴉片類止痛藥 , 撲熱息痛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2012月10月30日 作者: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止痛藥大致可分為非鴉片類止痛藥(non-opioid analgesics)及鴉片類止痛藥(opioid analgesics)兩大類;前者包括Paracetamol(撲熱息痛)、Aspirin(阿士匹靈)及其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一般適用於肌肉及骨骼之痛症;後者則適用於中等至嚴重程度的痛症,如與內臟有關的痛症。除了以上兩種止痛藥外,亦有治療神經痛及偏頭痛的藥物,下文將逐一介紹。

(1) 非鴉片類止痛藥(non-opioid analgesics)

(a) Paracetamol (撲熱息痛)

Paracetamol又稱Acetaminophen,有止痛及退熱作用,但沒有消炎功效。此藥藥性較溫和,且在建議劑量下使用副作用輕微,故適合任何年齡人士使用。此藥一般用於輕微痛症(如頭痛及牙痛等)及作退燒之用,對於治療骨性關節炎(Osteoarthritis),此藥乃首選藥物,以作初期止痛之用。由於此藥引致胃部不適的機會很微,故不需飽肚服用。不過,長期及過量服用則可能破壞肝臟,或引致「過量服用止痛藥引致的頭痛」(詳見下文)。因此,病人應按照藥物包裝上的指示服用,並不應同時服用超過一種含撲熱息痛的藥物。

(b) NSAIDs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s具止痛、退熱功效,亦可有效治療伴有炎症的痛症。此類藥物抑制環氧化酶(Cyclooxygenase)的活性,減少可引致發炎及痛楚的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的合成而發揮作用。相對撲熱息痛,NSAIDs較多用於長期的炎症及痛症,例如關節炎等。此類藥物的例子包括Ibuprofen, Naproxen, Diclofenac, Indomethacin, Mefenamic acid等。

NSAIDs最常見的副作用是引起腸胃不適、偶有腸胃出血或潰瘍。因此,病人應於餐後服藥、與奶同服,或使用腸溶性糖衣劑型(Enteric-coated)的產品,以減輕對腸胃的副作用。如病人患有胃病或須長期服用此類止痛藥,可能要合併使用胃藥作保護。另外,選擇新一代環氧化酶II抑制劑(COX-II Inhibitors) 亦可以減低影響腸胃的機會。

NSAIDs的其他副作用包括作嘔、肚瀉、頭痛、耳鳴、水腫、血壓上升、肝及腎功能受損等。部份病人會在服用NSAIDs後出現渴睡、頭暈或視力模糊等情況,因此服藥後不應操作機械。而且,服用過量NSAIDs亦有機會引致「過量服用止痛藥引致的頭痛」(詳見下文)。另外,患有心臟、肝或腎臟毛病的人士,亦應在醫生監察下使用,因藥物可令本身的病情惡化,如腎病病人服用時應多喝水,以及定時檢查腎功能。

(c) Aspirin (阿士匹靈)

阿士匹靈屬水楊酸(salicylic acid)類,具止痛、退熱及消炎功效,可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症及肌肉骨骼痛症,亦可用於頭痛、牙痛及經痛等。此藥可引致腸胃不適、耳鳴、增加出血機會、氣管收縮及過敏反應,甚至「過量服用止痛藥引致的頭痛」(詳見下文)。由於此藥的耐受性較其他NSAIDs差,故醫生一般處方其他NSAIDs作治療痛症及炎症。另外,阿士匹靈亦有抗血小板的作用。

小童使用阿士匹靈可能引致雷爾氏綜合症(Reye’s Syndrome),若小童感染流感後使用阿士匹靈更會增加引發此症的機會,故並不建議16歲以下兒童服用阿士匹靈。例如市面上容易購得的傷風藥或冬青膏,都可能含有阿士匹靈,兒童使用前應徵求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

(2) 鴉片類止痛藥(opioid analgesics)

此類藥物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內的鴉片受體,有強力的鎮痛及鎮靜作用,一般用於舒緩較嚴重的內臟疼痛,如與癌症有關的痛症。由於長期服用可引致藥物的成癮性及耐受性,故治療應由有關專科醫生監察,並須作定期評估。一般副作用有噁心、作嘔、便秘及昏睡等,較大劑量可抑制呼吸中樞及引致低血壓。此類藥物包括︰Morphine (嗎啡)、Codeine (可待因)、Tramadol、Methadone (美沙酮)、Fentanyl、Buprenorphine等。當中,Morphine (嗎啡)是此類藥物在調較劑量時的參考標準。

藥物

作用

Morphine (嗎啡)

  • 嚴重痛症
  • 舒緩治療(例如晚期癌症)痛楚

Codeine (可待因)

  • 鎮咳藥
  • 可引致「過量服用止痛藥引致的頭痛」(見下文)

Tramadol

  • 中等強度的止痛藥
  • 副作用較Morphine (嗎啡)輕
  • 上癮機會較Morphine (嗎啡)低

Methadone (美沙酮)

  • 治療海洛英及鴉片的毒癮
  • 止痛效果較Morphine (嗎啡)長,但鎮靜效果較弱

Pethidine

  • 快速、短效止痛 (例如手術、分娩)

(3) 神經痛藥物

神經痛(Neuropathic pain)往往與神經發炎或受損有關,包括帶狀疱疹後神經痛、糖尿病性神經痛、中風或脊柱受創後痛症等。神經痛一般的感覺為有如火燒、刀刺般疼痛;其藥物治療一般會使用三環類抗抑鬱藥及抗癲癇藥,而鴉片類止痛藥如Methadone (美沙酮)、Tramadol 則只對部份神經痛有效。除藥物治療外,神經節阻斷、經皮膚電刺激治療療法(TENS)及物理治療等亦能有助舒緩神經痛。

三環類抗抑鬱藥包括Amitriptyline、Nortriptyline、Imipramine等在臨床上使用作治療神經痛之用。此類藥物一般的副作用包括口乾、視力模糊、昏睡、體位性低血壓、便秘及尿瀦留等。抗癲癇藥包括Phenytoin、Carbamazepine及Gabapentin等亦有效治療神經痛,副作用為頭暈及昏睡等。

另一方面,外用的藥物包括Capsaicin (辣椒膏)及Lignocaine。使用Capsaicin (辣椒膏)初期可能感到強烈的灼熱感覺;而Lignocaine則有局部麻醉作用。

(4) 偏頭痛藥物

偏頭痛是一種劇烈的頭痛,主要集中在頭的一邊。大部分患者在15至35歲開始出現偏頭痛,當中以女性較多。當偏頭痛發作時,頭部會有嚴重的跳痛及重擊痛,可能會影響到頸部位置。若不服用藥物,痛楚可能持續數小時至三天不等。除了頭痛之外,大多數患者還有噁心、嘔吐的情況。雖然導致偏頭痛的原因仍然未明,但相信與腦部血管的擴張有關。

偏頭痛藥物主要分治療性及預防性。治療性藥物包括一般的止痛藥和針對偏頭痛的收縮血管藥物。而預防性藥物則在頭痛發作次數頻密,治療藥物未能有效舒緩病情或出現不能接受的副作用的情況下使用。

(a) 治療性藥物

一般的止痛藥適用於情況較輕微的患者,例如撲熱息痛 (Paracetamol)、阿士匹靈 (Aspirin)及NSAIDs (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等都能有效止痛。這些止痛藥對輕微痛症的患者都是有效而安全,並且不需要醫生處方。由於偏頭痛的成因是腦血管擴張,較為嚴重偏頭痛的患者可服用收縮血管藥物。收縮血管藥物主要有兩大類,Triptans 和 Ergotamine。當偏頭痛開始發作時立即服用收縮血管藥物,效果是最好的。但是Ergotamine的副作用較嚴重,因此現在較少使用。Triptans及Ergotamine都有收縮血管的作用,因此患有心絞痛、心臟病等人士應避免使用,此外肝、腎功能差的患者亦不能使用這類收縮血管藥物。

(b) 預防性藥物

如果偏頭痛發作次數頻密,可每天服用藥物預防偏頭痛。Propranolol 是最常用的藥物。Pizotifen也是有效預防偏頭痛的藥物。其他例子包括Verapamil、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Valporate 等。由於這些藥物屬於不同種類,因此副作用也不同,患者應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

(5)「過量服用止痛藥引致的頭痛」(Medication Overuse Headache,簡稱MOH)

MOH是一種由於病人過份依賴止痛藥而出現的頭痛現象,多見於一些患上緊張性頭痛或偏頭痛的病人。患者往往在頭痛發作較為頻密時服用更多的止痛藥以舒緩痛楚,長此下去身體便開始對藥物產生耐藥性,結果患者在停服或減少劑量時,頭痛便會出現。隨著患者不斷服用止痛藥以預防頭痛的出現,一個惡性循環便會形成,頭痛的次數亦會因此而增加。多數用於治療頭痛的藥物都可能引致此症狀,包括Codeine, Paracetamol, Aspirin及其他NSAIDs、Triptans類及Ergotamine。

治療方面,一般需要由醫生指導下在一段時期內完全停止服用止痛藥。當患者停止服用止痛藥時,頭痛會惡化一段時間;待7至10天,頭痛的次數便會慢慢地回復「正常」的水平。要避免MOH的出現,患者不應每月服用止痛藥(作舒緩頭痛之用)超過15天,並最好不要連續使用超過2天。另外,亦應避免將Codeine 及Paracetamol 一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