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薈集

中樞神經及腦神經科

「痛」不簡單:止痛與消炎

標籤: 痛症 , 消炎 , 撲熱息痛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2013月12月31日 作者: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痛,相信大家都經歷過,而治療各種不同種類的痛症亦是平日醫療服務中常見的一環。作為一位藥劑師,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病人提出各種有關止痛藥的問題,特別是查詢某止痛藥是否有消炎作用。

其實要治療痛症,並不一定需要消炎。例如我們熟悉的撲熱息痛 (Paracetamol),本身並不具備消炎效果,但卻擁有很多臨床驗證支持其應用於不同的痛症當中,包括骨關節炎 (Osteoarthritis,即退化性關節炎),可說是首選的止痛藥。此外撲熱息痛相對較安全,較其他止痛藥更適合長者及小童使用。

如治療效果未如理想可考慮使用進一步治療方法,在這階段一般會考慮改用複方撲熱息痛 [內含低劑量麻醉鎮痛劑 (Narcotic analgesics)] 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s)。複方撲熱息痛當中所包含的麻醉鎮痛劑,能從中樞神經入手,阻礙痛感的傳遞,卻沒有消炎效果。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雖然同時具備止痛及消炎作用,但會引起較多的副作用,而且需要較長時間或較大劑量才能達到消炎功效。另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大多時候只可用作舒緩炎症,最重要是根本病因得到消除,例如喉嚨發炎腫痛,一般由過濾性病毒引起,經身體免疫系統對抗病毒便會自行痊癒,消炎與否相對幫助較少。但有些情況下例如痛風發作,因發炎情況較嚴重,使用NSAIDs這類具消炎性質的止痛藥能有效地控制疼痛和炎症,會較為合適。

值得注意的是,止痛藥的效用與服食劑量的多少有直接關係。以NSAIDs為例,臨床實驗指出市面上各種NSAID如服用合適劑量,效果相若。但基於使用「最低的有效劑量」這一用藥原則,醫生一般都會在開始時先處方較低劑量,視乎病人反應再作調較,再加上每個人對每一藥物或劑量反應不一,個別止痛藥在不同的病人身上也會出現療效上的差異。因此,要取得最合適病人的止痛治療,實在需要反覆的藥物調較,大家宜保持耐性,留意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