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開漏薄血藥 住院病人中風 另有醫生擴張尿管手術搞錯左右

2020 月 04 月 27 日

醫管局最新一期《風險通報》列出去年第4季18宗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和重要風險事件,有醫護人員因認為病人家屬能即日將病人所需的抗凝血藥帶入院,未有向病人提供有關藥物,病人漏服一次藥後,翌日左邊身乏力,檢查證實腦梗塞。有藥劑師稱,暫停服用有關藥物可增加中風風險。

瀏覽全文

新一代抗凝血藥

2019 月 04 月 25 日

最近醫管局放寬11種已被納入資助藥物的應用標準,包括常用於高風險心房顫動患者的新一代抗凝血藥,即阿哌沙班(Apixaban)、 達比加群酯 (Dabigatran)、艾多沙班 (Edoxaban) 、利伐沙班(Rivaroxaban)。若符合藥物名冊中的應用標準,藥費只需每16星期15元。抗凝血藥的應用層面廣泛,包括心房顫動、深層靜脈栓塞和中風等都需要服抗凝血藥。和傳統的「華法林」相比,新一代抗凝血藥有什麼優勝之處?

瀏覽全文

團體歡迎擴大藥物名冊 冀持續放寬令更多病人受惠

2019 月 03 月 14 日

醫管局擴大藥物名冊,將部分由自資轉為資助藥物。有藥劑師學會及關注病人權益組織對措施表示歡迎。

瀏覽全文

照胃鏡要等一個月 過早叫停服薄血藥

2018 月 07 月 06 日

有心臟問題及曾經中風的七旬婦人,在廣華醫院覆診發現嚴重貧血,需排期一個月後做胃鏡及大腸鏡檢查,醫生要求病人即時停服用作預防中風的薄血丸,但病人停藥一周後,就於「空窗期」中風,全身癱瘓,延醫近半年仍只能臥床。家屬不滿院方貿然要病人停服薄血藥,質疑醫生低估中風風險,而院方在病人停藥一個月後才安排做檢查更間接導致悲劇。有老人專科醫生指病人在停藥後,要排期一個月進行大腸鏡是不恰當,一般都是五至七天。若患者有癌細胞,病情可能在短短數星期擴散、惡化,嚴重可至「無得醫」。

瀏覽全文

新舊抗凝血藥 效用各有高低

2018 月 04 月 10 日

凝血可以讓身體避免過量流血。可是,過度凝血又會形成血塊,增加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現時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士服用的薄血藥主要為抗血小板藥和抗凝血藥。在這裡我們介紹的是後者。

瀏覽全文

藥問101: 食乜藥防中風?

2018 月 02 月 02 日

藥問︰哪些藥物可預防中風?心房顫動患者在防止中風方面又有何選擇?

瀏覽全文

通波仔用藥物塗層支架 術後復發率減半

2017 月 10 月 10 日

不少年長冠心病患者因同時患心房顫動(房顫),接受「通波仔」手術後需服抗凝血藥和兩種抗血小板藥的「三藥」療程,術後出血風險高達四成,死亡風險高四倍。近年公立醫院引入使用無聚合物的藥物塗層支架,能加快術後血管愈合,將「三藥」療程縮短至一個月,降低出血風險,並能將出血風險較高病人的復發率降五成。

瀏覽全文

藥問101: 認知心房顫動

2017 月 09 月 29 日

中風可影響活動及言語能力,嚴重者更會身體癱瘓甚至死亡;在二○一五年,有二萬人中風病發,五千人因心房顫動(房顫)引致中風。房顫患者以老人為主,此病的中風危機較一般人高五倍,死亡率亦比其他中風死亡率高;然而市民對房顫的認知,竟比三高及吸煙等健康議題更少。中文大學於二○一三至二○一四年的調查發現,只有不足百分之八的長者聽聞過房顫,少於百分之五長者知道可引致中風。

瀏覽全文

心房顫動致中風 15年增3倍

2017 月 07 月 26 日

中風是本港的第四大殺手,其中因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最嚴重。中大最新研究發現,本港因房顫而引致缺血性中風的患者過去15年間增近3倍,當中7成人無服抗凝血藥預防中風,高危人士應及早檢查房顫。

瀏覽全文

新薄血藥減骨折風險

2017 月 04 月 13 日

心房顫動患者的中風風險為一般人五倍,病人需服用薄血藥作預防,惟傳統薄血藥華法林抑制維他命K,增加骨質疏鬆致骨折機會。香港大學研究發現,服用新型薄血藥達比加群,病人骨質疏鬆性骨折風險較舊藥低36%,曾骨折或跌倒患者用新藥風險更低,建議病人考慮轉藥。

瀏覽全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