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中風】薄血藥易相沖增風險 醫藥界暫無指引 應用前要問清楚

2020 月 05 月 05 日

陳伯伯因爲患有心房顫動,故在五年前開始服食抗凝血藥物(俗稱薄血藥),以預防缺血性中風。陳伯伯起初使用傳統的薄血藥華法林,在一個月前,他主動要求醫生為他轉用新一代的薄血藥。

瀏覽全文

服西藥又食維他命丸 隨時食出禍

2020 月 04 月 24 日

港人注重健康,也愛食營養補充劑。有藥理及藥劑學學者表示,部分維他命和礦物影響某些西藥吸收和功效,常見如抗凝血藥華法林,遇上維他命K會降低華法林抗凝血功效,提醒市民服食維他命丸前,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

瀏覽全文

新一代抗凝血藥

2019 月 04 月 25 日

最近醫管局放寬11種已被納入資助藥物的應用標準,包括常用於高風險心房顫動患者的新一代抗凝血藥,即阿哌沙班(Apixaban)、 達比加群酯 (Dabigatran)、艾多沙班 (Edoxaban) 、利伐沙班(Rivaroxaban)。若符合藥物名冊中的應用標準,藥費只需每16星期15元。抗凝血藥的應用層面廣泛,包括心房顫動、深層靜脈栓塞和中風等都需要服抗凝血藥。和傳統的「華法林」相比,新一代抗凝血藥有什麼優勝之處?

瀏覽全文

瑪嘉烈醫院為60歲男病人抽肝組織 照注射抗凝血藥 3日後死亡

2019 月 01 月 16 日

瑪嘉烈醫院今日(14日)公布1宗醫療事故。一名於該院深切治療部留醫的60歲男病人,被診斷為社區性抗藥性金黃葡萄球菌壞死性肺炎,於1月3日經深切治療部醫生檢查後,發現有氣胸等,遂處方抗凝血藥,並每日定時為病人注射。至1月9日,男病人的肝酵素上升,該院內科醫生決定為病人抽取活肝組織化驗,但抽組織卻未有停止注射抗凝血藥。同日晚上8時許,病人出現失血性休克,曾施3次止血手術及程序後,最終於本周二(12日)凌晨5時左右不治。 瑪嘉烈醫院已將事件列為醫療風險警示事件,將於8個星期內向醫院管理局呈交報告。有關個案已呈報

瀏覽全文

淺談缺血性中風

2018 月 12 月 28 日

中風是本港第四號殺手,死亡率達25%,香港每年有約三千人死於中風。中風可以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而當中約8成患者屬於「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又稱為腦血管栓塞,這是由於血塊積聚於腦血管因而受到阻塞,令腦部組織不能得到充足的養份和氧氣,令神經細胞壞死及腦功能受損,導致不同程度的後遺症,例如癱瘓、失去知覺、語言障礙,甚至死亡。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多飲水做伸展 預防靜脈栓塞

2018 月 12 月 27 日

經濟艙症候群起初是指長途旅行中,乘坐飛機時間較長,長時間坐着不動令腳部血液循環減慢,容易在腳部深處的靜脈形成血塊,導致深層靜脈血栓。由於初時這情況常發生於經濟艙的旅客身上,因此冠以此名。其實,並非只有坐飛機會引致血塊形成,長時間坐其他交通工具或坐着不動也可能是靜脈血栓成因。常見症狀包括下肢腫脹及疼痛。當血液從下肢流回心臟時,血塊也可能會隨着血液流至肺動脈,造成肺動脈栓塞。患者會感到呼吸困難及氣喘,嚴重者甚至導致血壓下降,出現休克。

瀏覽全文

傳統抗凝血藥 - 華法林

2018 月 08 月 21 日

華法林(Warfarin)是傳統的口服抗凝血藥,通過延長血液凝結時間以防止有害血塊形成,常用於心房顫動患者以預防中風,以及深層靜脈栓塞或肺栓塞的治療。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防缺血性中風 飲食堅持三低一高

2018 月 07 月 16 日

中風是本港第四號殺手,死亡率達兩成半,每年有約三千人死於中風。中風可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當中約八成患者屬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又稱腦血管栓塞,這是由於血塊積聚於腦血管造成阻塞,令腦部組織不能得到充足養分和氧氣,神經細胞因而壞死及腦功能受損,會有不同程度後遺症,例如癱瘓、失去知覺、語言障礙,甚至死亡。

瀏覽全文

心房顫動致中風 15年增3倍

2017 月 07 月 26 日

中風是本港的第四大殺手,其中因心房顫動引致的中風最嚴重。中大最新研究發現,本港因房顫而引致缺血性中風的患者過去15年間增近3倍,當中7成人無服抗凝血藥預防中風,高危人士應及早檢查房顫。

瀏覽全文

藥問101: 治療中風藥物

2016 月 12 月 09 日

老爺早前腦中風,醫生說他須持續服藥防止復發。聽說中風藥物分為抗血小板藥及薄血藥,這兩種藥有何分別?

瀏覽全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