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男子吞膠囊藥唔飲水 胸痛咳血照內窺鏡發現食道潰瘍

2019 月 09 月 27 日

吃藥時貪快將藥丸乾吞,小心導致食道潰瘍。台灣一名年輕男子因胸痛、胸悶及咳血求診,照胃鏡檢查後發現食道上黏着膠囊,引致食道潰瘍。有藥劑師指,膠囊遇水會有黏力,如服藥時沒有配水沖服,或會因口水等分泌令膠囊黏着食道,藥力有機會揮發在食道上。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炎症性腸病倘惡化 或致營養不良

2018 月 10 月 29 日

近年來炎症性腸病 (IBD) 和腸易激綜合症(IBS) 兩種腸胃問題愈見普遍。但由於兩種情況有類似的症狀,如腹痛、腹瀉等等,因而常常被人混淆。

瀏覽全文

胃藥PPI與胃癌的風險

2018 月 03 月 20 日

超過25年來,質子泵抑制劑(PPI)一直廣泛應用於治療與胃酸有關的腸胃疾病,包括預防胃潰瘍、治療胃酸倒流、消化性潰瘍和藥物引致的潰瘍等;同時亦是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的三合一療法的藥物之一。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保持口腔清潔 加快痱滋愈合

2017 月 12 月 11 日

口腔潰瘍(俗稱「痱滋」)大多因局部創傷如:咬傷、被食物或牙刷刮傷等形成,常見於接受口腔治療後或佩戴不合適假牙人士。其他成因包括:感染、營養不足、甚至口腔癌。一般口腔潰瘍會於一至兩星期內自行愈合,若口腔衞生情況欠佳,傷口被細菌或真菌感染,則會形成白色潰瘍,減慢愈合,甚至導致口角爆裂、舌肥大等較嚴重的症狀。

瀏覽全文

長期服PPI藥 或增胃癌風險

2017 月 11 月 14 日

用於治療腸胃病、數以萬計本地病人服食的「質子泵抑製劑(PPI)」,港大研究發現,長期服用或增罹患胃癌風險,但未能充分確定兩者有因果關係,籲病人按醫生指示服用PPI的劑量及時間。

瀏覽全文

東院設高壓氧治療艙 公院首座

2017 月 09 月 13 日

公立醫院首座臨床高壓氧治療艙即將落戶港島東。東區醫院行政總監劉楚釗昨透露,治療艙預料11月送抵東院,最快明年3月啟用,可同時容納最多15名病人接受治療,較現時昂船洲高壓氧氣艙中心的4人為多。新設施除可服務一氧化碳中毒或「潛水夫病」病人,亦可容納糖尿潰瘍、放射性骨壞死等慢性創傷病人。

瀏覽全文

潰瘍性腸炎風險高 新生物製劑免開刀

2016 月 10 月 28 日

鑑於大腸癌是本港頭號癌症殺手,市民一旦發現大便帶血時多數會懷疑自己罹患大腸癌而擔心不已。腸胃及肝臟科專科醫生關治邦表示,大便帶血的原因除了大腸癌以外,其實亦有可能是潰瘍性腸炎作怪,市民切勿過早下判斷....

瀏覽全文
Anti-TNFα, 生物製劑, 抗黏附治療, 潰瘍性腸炎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