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聽我講】疫潮下公院病人無藥拎 醫生藥劑師化身施藥救兵

2020 月 03 月 12 日

疫情來勢洶洶,但也造就民間發揮小宇宙,除自發採購口罩應急,一班來自不同專業團體的藥劑師和醫生,亦火速組成聯盟,為因疫情無法覆診的公立醫院病人義診及提供免費臨時藥物,以解燃眉之急。退休前任職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感染及應急事務)的劉少懷,是參與計劃的義務醫生之一,他形容計劃急不容緩:「諗晒先做嘅好處係穩陣,但會錯過最好時機。」走出白色巨塔期望創新思維的,還包括早年推動公立醫院藥物系統電子化的蔣秀珠,她表示以拋磚引玉方式,為公私醫療系統互補行前一步,讓市民可自主有更多醫療選擇。

瀏覽全文

40歲婦人視力模糊求診 醫生揭類固醇引發白內障

2019 月 07 月 12 日

40歲的彭婦受銀屑病(俗稱牛皮癬)困擾近30年,需長期搽類固醇藥膏止痕。近日她發現配了新眼鏡後,視力模糊問題依然持續而到眼科求診,檢查後發現患上白內障。其主診醫生得知婦人患有銀屑病後,稱可能跟長期搽類固醇藥膏有關。有眼科專科醫生表示,類固醇藥膏引致的白內障較為少見,多數由口服類固醇藥物引起,她提醒若果影響工作或生活時,應盡快進行手術改善病況。

瀏覽全文

「社區藥劑師 我們的健康好拍擋」

2019 月 02 月 28 日

相信,不少市民需要購買藥物和日用品的時候,都會去一些標誌著「藥房」、「藥坊」或「藥行」的店鋪,但為何只有「藥房」門口會掛有「Rx」標誌、裡面還有一位專責配藥部的店員?

瀏覽全文

淺談眼乾症

2019 月 02 月 12 日

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令眼乾症成為現代上班族的常見眼病。眼乾症是一種因為淚膜異常引致的眼疾,一般患者會覺得眼睛乾澀和痕癢,較嚴重者會出現視力模糊和重影。除了使用電子產品外,天氣乾燥、年齡增長、長時間配戴隱形眼鏡,以及服用會減少淚水分泌的藥物如抗敏藥、利尿藥、口服避孕藥等都會增加患有眼乾症的風險。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預防暈浪 可服藥或用藥貼

2019 月 01 月 14 日

暈浪是很多人在旅途中都會遇到的問題,帶來不便更影響旅行興致。暈浪這現象,早至中國古代及古羅馬的文獻已有記載,病徵包括頭暈、作嘔、唾液分泌增加、食欲減退及面色蒼白等。

瀏覽全文

止痛遠勝嗎啡中港列處方藥

2018 月 09 月 04 日

芬太尼(Fentanyl)是一種強效止痛藥,屬於鴉片類藥物(opioids),其止痛效力比一般鴉片類藥物如嗎啡強近100倍,比海洛英強50倍。海洛英致命劑量約30毫克,但芬太尼只需3毫克。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稱,芬太尼常用作強力止痛、鎮靜劑,尤其是手術後或癌症相關的痛症。除了針劑,更有含片、藥貼等不同劑型,須藥劑師監督或醫生處方。

瀏覽全文

80後打完童顏針臉腫 警拉醫學中心負責人

2018 月 07 月 25 日

80後愛美的吳小姐花2萬多元光顧中環一間美容中心,在臉部注射「童顏針」,未料事後感到作嘔作悶,臉部腫脹,昨到中心查問,其間報警送院。警方經進一步調查後,周四(19日) 晚上在上址拘捕一名45歲外籍男負責人,涉嫌「協助及教唆他人無牌行醫」、「非法管有第1部毒藥」及「非法管有抗生素」及一名32歲姓袁本地男職員涉嫌「協助及教唆他人無牌行醫」。兩名男子現正被扣留調查。

瀏覽全文

同病不同藥 勿亂服他人藥物

2018 月 05 月 09 日

很多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為甚麼相同的病症,醫生會開出不同的藥物?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致病的成因機制不同,服用的藥物便要不同,才可達致治療的效果。

瀏覽全文

每千港人用抗生素量趨增 藥房屬抗生藥第三大買家

2018 月 04 月 13 日

抗藥惡菌肆虐,港人使用抗生素亦趨增,衞生署調查發現,本港每千人口平均每日耗用抗生素劑量,由2014年22.24劑增至前年23.74劑,3年間增加逾半成;抗生素批發商提供數據指,大部分抗生素均向公立醫院及私家醫生供應,惟仍有逾18%屬向社區藥房提供,認為有需要作出緊密監察。

瀏覽全文

服藥後容易跌倒?了解其中副作用

2018 月 03 月 06 日

市面上很多須由醫生處方的藥物,其中一個副作用是增加服用後致跌倒的風險。那麼,服用甚麼藥物時我們要特別注意?以下舉一些例子。

瀏覽全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