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藥透視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治療

ADHD影響孩子學習和心理成長

標籤: 專注力失調 , 過度活躍症 , AHDH , 中樞神經刺激劑 , Methylphenidate , 托莫西汀

2017月11月24日 作者:精神科專科 陳君訥醫生

「百厭、無時停」很多時候會被認定為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HDH)的徵狀,往往忽略了專注力不足其實都是ADHD的一種病癥,而且對小朋友的學業成績和心理成長都有潛在的影響。

 

Cherry是一名小四的學生,平日乖巧且少說話,雖然學業成績一般,但很多人沒想到擁有這種性格的小朋友也可以是ADHD的患者。話說媽媽發現Cherry溫習時拍打自己頭部,原來她因為經常發白日夢導致成績不理想,希望藉此提醒自己要專心上課,亦因此變得很焦慮。媽媽擔心女兒的成績和情緒健康,於是聽從朋友的建議,帶Cherry向精神科醫生尋求治療,結果確診為ADHD。經過一段時間的藥物及行為治療,Cherry的專注力和成績都大有進步,而且比以前更有自信心。

 

不同程度的ADHD都有不同治療的方向,然而不少ADHD的個案,都像Cherry的例子,需要配合藥物和行為治療雙管齊下。根據MTA研究*,藥物及行為治療雙管齊下絕對比單一的治療方法奏效。藥物治療包括中樞神經刺激劑和非中樞神經刺激劑。中樞神經刺激劑(如Methylphenidate)的藥效介乎4、8至12小時內,而非中樞神經刺激劑如托莫西汀有更長的時效。行為治療是包括技巧訓練和行為管理,以訓練ADHD小朋友的組織、時間管理和社交能力。

 

當然,並非所有ADHD患者都需要服用藥物的,服藥與否和如何選擇藥物,都是取決於小朋友的病徵及其影響生活的嚴重程度;小朋友生活作息時間及藥物副作用亦是其中重要考慮的因素。透過專業的評估和觀察,醫生、老師及家長都可以發現小朋友有否出現受ADHD影響的情況。

 

如果小朋友整天都有活動,如放學後參加課外活動、補習等,而家長未必能夠每隔數小時提醒小朋友服藥的話,服用一日一次的中樞神經刺激劑是一個可考慮的選擇。相反,便可以考慮服用中效或短效中樞神經刺激劑。

 

因此家長應就子女情況與醫生商討,制定最適合子女的治療方案,陪伴他們一起走過這條成長路。

 

*MTA研究: 又稱為「ADHD 孩童之多元模式治療研究」 (Multimodal Treat-ment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此研究的目的是比較不同ADHD治療模式的差異。

 

(鳴謝 Janssen, a division of Johnson & Johnson (HK) Ltd.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