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國際藥聞: 酒,一滴都嫌多!

2020 月 11 月 06 日

「對酒精的致癌風險來說,並沒有所謂『安全』的飲用水平。」這是由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所於2014年發表的結論。自1988年起,酒精便被確認為致癌物質,現時科學上已有充分證據證明酒精飲品會導致不同的癌症,例如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大腸癌、肝癌及乳癌。有部份報告指出胰臟癌、血癌、皮膚癌和子宮頸癌亦與酒精息息相關。研究也發現酒精致癌的風險取決於酒精飲用的份量,即是飲用愈多酒精,患癌風險愈大。

瀏覽全文

【和你抗疫】酒精搓手液濃度勿超過80% 藥劑師提醒太高會減低消毒效果

2020 月 03 月 06 日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肆虐,公眾對消毒用品需求大增,令市面上的酒精搓手液被一掃而空。有見及此,有專家及大學教授教大眾如何利用高濃度酒精及其他原材料自製酒精搓手液。但是市民在自製酒精搓手液時必須小心計算其酒精濃度及注意家居防火,否則有機會弄巧反拙,不但令消毒功效大打折扣,更有機會危害自己。

瀏覽全文

話你知:粉紅藥水殺菌佳 滅病毒效果一般

2019 月 09 月 25 日

消毒藥水種類多,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解釋,處理傷口時最常用是粉紅色消毒藥水劑,它可殺死大部分細菌及霉菌,但殺滅病毒效果一般,黃色消毒藥水劑則可主要針對殺死革蘭氏陽性細菌,而高濃度酒精因具高刺激性,不適用於處理傷口。

瀏覽全文

美逾11萬兒童誤食酒精搓手液中毒 藥劑師:搓手後誤摸眼會過敏刺痛

2018 月 10 月 24 日

踏入秋冬季節,又是流感及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不少家長都特別注重衛生和消毒,而含有酒精的搓手液是其中一樣深受家長歡迎的產品。不過,這種產品原來存在安全隱患。

瀏覽全文

衛生署去函街馬 籲勿鼓勵參與者跑步時飲酒

2017 月 08 月 01 日

對於「全城街馬」計劃舉行「Beer Run 2017」,讓參賽者可以邊跑步邊享受啤酒,衛生署表示對活動深表關注,已經聯同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香港浸會大學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等去信主辦機構,提醒酒精相關危害,並呼籲該機構不要鼓勵、允許或促使參與人士進行運動時飲酒。

瀏覽全文

國際藥聞: 酒醉三分「痛」?

2017 月 07 月 25 日

所謂「酒入愁腸愁更愁」,相信飲酒過後令人憂愁煩惱的不只是昨夜的滿腦思緒,更多的是酒醒後的陣陣頭痛。因此,不少人會選擇服用各種毋須醫生處方的止痛藥物,包括撲熱息痛 (Paracetamol)、非類固醇消炎類藥物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等,用以短暫紓緩痛楚。

瀏覽全文

僅有保健作用勿暴飲醉駕 解酒丸無解酒成分

2016 月 12 月 23 日

不少人在聖誕佳節都會選擇和朋友小酌幾杯慶祝,有人甚至會服用解酒丸,務求千杯不醉。有藥劑師警告,現時市面上的解酒丸中大多只含保健成分,亦沒有臨床實驗證明其效用,呼籲市民切勿以為服用後可以暴飲,甚至駕駛車輛。

瀏覽全文

酒精搓手液 含致命甲醇無標示

2016 月 04 月 27 日

經歷沙士疫潮後,港人常用酒精搓手液,但醫管局一宗中毒個案,揭示坊間的酒精搓手液,原來暗藏中毒風險,有市民誤服後出現「甲醇」中毒徵狀,搓手液內含常用作製假酒的工業用甲醇,且沒有標示。 醫管局僅透過昨出版的電子刊物《中毒警報》(Poisoning Alert)披露,未有透過發新聞稿對外交代個案及涉事產品。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指,甲醇中毒可致盲或死亡,而酒精搓手液現時不當作藥物監管,認為醫管局應公布事件以教育公眾。 據醫管局新一期《中毒警報》披露一宗甲醇中毒個案,涉及一名29歲智障男子,服用一瓶500毫升的酒

瀏覽全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