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新冠肺炎最新發展2021】專家講解疫情最新情況、疫苗及治療方案

2021 月 01 月 26 日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香港再生會於1月16號舉行網上研討會,邀得香港中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黃至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許樹昌教授、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教授、香港藥學服務基金主席蔣秀珠藥劑師、中文大學二年級醫學生梅津瑋先生及香港中文大學一年級醫學生楊卓詩小姐向公眾解釋新冠肺炎在本港的現況、疫苗和治療選擇,解答市民疑惑。

瀏覽全文

疫情下醫管局再減非緊急服務 有藥劑師組織上門助病人用藥

2020 月 12 月 30 日

第四波疫情下,醫管局再次減少非緊急服務,包括專科門診覆診。有藥劑師組織外展隊上門協助慢性疾病病人用藥。

瀏覽全文

罕見病聯盟推藥費分期付款計劃 「入場」藥費減9成半助患者及早治療

2020 月 12 月 02 日

創新藥物藥費不菲,即使有能力自付藥費的患者,亦往往因一時難以調撥一筆可觀的現金,被迫延誤治療。有見及此,香港罕見疾病聯盟(下稱「罕盟」)今日推出「藥費分期付款計劃」,夥拍非牟利社區藥房「香港藥學服務基金」運作的「配安心藥房」,負責配售藥物,讓有需要的患者以較低「入場費」,及早接受治療。

瀏覽全文

減壓CBD|用後有人放鬆 有人眼瞓 大麻二酚食幾多?過量會點?

2020 月 11 月 23 日

疫情下,不少市民壓力大增,亦加倍着重健康,運動及保健產品大賣同時,市面亦冒出一款叫「CBD」,即「大麻二酚」的減壓新寵。這物質於外國首先興起,聲稱既非毒品不會上癮,又可紓緩抑鬱,甚至止痛,不少零售、咖啡店、啤酒廠等都在產品中加入CBD作綽頭。在香港「CBD」的進口、管有及使用皆不受規管,對此感到好奇的人也越來越多,但世界各地對服用劑量未有一致標準,到底要如何調節使用劑量才最保險呢?

瀏覽全文

藥劑師遙距 藥物輔導服務

2020 月 08 月 07 日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因與吸煙或吸入「二手煙」有關,經過長年累月刺激肺部,使支氣管變得狹窄,病人呼吸變得困難。全港約有9萬個患者,當中大部分為65歲或以上長者。

瀏覽全文

外用藥膏 紓緩腰背痛

2020 月 07 月 31 日

市面上紓緩痛楚的外用藥膏的有效成分各有不同。其中一些含有發紅劑,如甲基水楊酸(Methylsalicylate,即冬青膏的有效成分)。這些藥膏塗在皮膚上會引起血管擴張,從而產生溫暖的感覺。該範圍的溫暖感覺會分散使用者的注意力,減輕痛楚。要注意的是,這些成分或對皮膚產生刺激,因此應避免塗抹在受傷的皮膚上。另外,由於甲基水楊酸的化學結構和亞士匹靈相關,因此對亞士匹靈敏感的人士應避免使用。

瀏覽全文

ALK肺癌年輕化 標靶藥資助減負擔

2020 月 07 月 29 日

醫療科技日新月異,治療選擇亦愈來愈多,令癌症患者的存活期大大提升。但藥物費用對不少患者而言,會造成一定負擔。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招國榮指,「較罕見的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肺癌的患者,很多都是在中、晚年的時候發現,須即時開始服用昂貴的藥物治療,很多患者因未能負擔而無法接受適切治療。」現時香港藥學服務基金推出資助計劃,讓患者能安心繼續療程。

瀏覽全文

【止痛藥勿濫用】每3小時服止痛藥紓緩痔瘡痛 兩孩媽媽4個月後肝臟衰竭亡【附藥劑師拆解】

2020 月 07 月 16 日

身體出現疼痛不適,不少人都會服食止痛藥紓緩痛楚。早前,英國一名婦人因連續4個月、每隔3小時就服用止痛藥來紓緩結腸炎及痔瘡的不適,最終導致肝臟衰竭,更因病情惡化至多重器官衰竭而死。有藥劑師接受《晴報》訪問時提醒,12歲以上小童及成人,在6小時內最多服食1至2粒止痛藥「撲熱息痛」,且每日不可多於8粒。

瀏覽全文

配藥系統欠完善 拓社區藥房挑戰大

2020 月 07 月 07 日

醫管局現正研究拓展社區藥房取藥及送藥上門服務,外界關注實際運作問題。事實上,本港已有數家非牟利機構設社區藥房,但因未有完善的配藥系統,藥劑師難以掌握病人過往用藥記錄,配藥時須重新評估病情,恐未能提供適切的服藥支援,導致醫療分流作用有局限。各區藥房有望成為方便的取藥平台,惟商會指,假如使用者數目太少將影響服務的經濟效益,傾向不在藥房儲存藥物。至於送藥上門安排,業界認為須由藥劑師管理流程,再作遙距跟進,減低病人用藥風險。

瀏覽全文

送藥到戶服務

2020 月 06 月 15 日

香港藥學服務基金推出的「抗疫期間免費藥物到戶」服務,為病人代領藥物並送到患者家中。藥物由醫院配發後,直至送抵病人的家中,全程都有儀器監測着藥物的運送溫度,藉此確保藥物不會在運送過程受到影響。

瀏覽全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