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月08月26日 作者:傳媒報導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的研究團隊表示,透過次世代高通量基因測序,證實了全球首宗人類重複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意味患者即使透過自然感染新冠病毒、復原後具有免疫力,幾個月後仍可能再受感染;新冠病毒也可能像其他引起普通感冒的人類冠狀病毒一樣,持續在人群中存在。該論文已於今日(24日)被期刊《臨牀傳染病》接受,即將在網上發表。
這次研究團隊主要人員包括港大李嘉誠醫學院的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及臨牀副教授杜啟泓等。團隊發現,一名年輕並健康的新冠病毒患者在首次確診的4個半月後再確診,他第一次感染時的病毒株基因排序,與第二次感染時發現的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不同。
研究人員發現,患者兩次受感染的病毒基因組屬於不同的基因分支,兩次的病毒之間共有24個不同的核苷酸。團隊亦在9種蛋白質中發現氨基酸的差異,包括第一次感染的病毒中發現ORF8蛋白缺少58個氨基酸。消息稱,上述患者是個案564的33歲男子;醫管表示,該病人已於8月21日出院,其出院條件與一般確診病人一致;公立醫院會按覆診病人的臨牀情況提供所需檢查及測試。
研究團隊表示,許多人認為新冠病毒患者康復後身體會出現抗體,不會再受感染,但有證據顯示一些患者抗體水平於數月後逐漸下降。此外,患者在康復期的呼吸道分泌物中,病毒RNA的數量雖逐漸下降,仍可於測試中呈陽性,這情況可持續長達3個月。
研究團隊認爲,即使患者受感染後康復,也應考慮接種疫苗,以及繼續遵守防疫措施,例如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離。
[文章載自明報 24/08/2020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