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薈集

傳染病科

手足口病

標籤: 手足口病 , 腸病毒 , EV71型 , 柯薩奇病毒

2018月06月13日 作者: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種普遍及病徵輕微的傳染病。自50年代首次被報道起,曾多次在世界各地流行。在香港,此病多數於夏季及初秋時份發生,亦會於冬季出現小高峰。感染後潛伏期為三至七天,患者多為小朋友,尤其是五歲以下的幼兒。

 

病原

病原體為腸病毒,常見的類型有EV71型及柯薩奇病毒(Coxsackieviruses)。其中EV71型所引起的手足口病較有可能會引致嚴重徵狀。

 

  • 手腳會出現水泡或無痛的紅疹
  • 口腔內及舌旁會有疼痛的潰瘍
  • 胃口欠佳
  • 初期有點像感冒,可能會連續發燒數天
  • 極少部份人可能有嚴重的併發症,包括病毒性腦膜炎、腦炎及心肌炎
  • 部分人可能沒有病徵(則隱性感染者)

 

傳染源與傳播途

傳染源包括患者及腸病毒的隱性感染者。傳播途徑包括直接接觸病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泡以及糞便。患者在病發首星期最具傳染性,而病毒可在其糞便中存活數星期。

 

治療方

現時還沒有特定治療手足口病的方法,但醫生可能會處方一些紓緩症狀的藥物。患者應多喝水和有充足休息。

患者普遍在一星期左右自動痊癒,病徵也會慢慢消失。患者痊癒後,會對相應的腸病毒產生抗體,但日後仍可感染由其他腸病毒引致的手足口病。

 

預防方

現時並未有手足口病的預防疫苗,預防的方法與普通呼吸道傳染病類似,最重要是保持衞生:

  • 勤洗手,尤其在飯前、如廁後或接觸用過的尿片或其他污穢物後徹底洗手
  • 咳嗽或打噴啑時應掩蓋口鼻
  • 保持空氣流通
  • 小朋友的玩具或用具應清洗乾淨
  • 不要共用個人物品如毛巾和食具

 

家長須

  • 若家長覺得患病的小朋友情況惡化或持續高燒,請盡快就醫

 

請將患病的小朋友留在家中,直至退熱、口和手腳的潰瘍及水泡結痂後才回校上課。(衞生署更建議感染由EV71型引致的小朋友應在水泡變乾後,留家休息多兩星期。)

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