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薈集

旅遊時腹瀉怎麼辦?

標籤: 腹瀉 , 止瀉藥 , 感染 , 旅遊

2012月10月23日 作者: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旅遊時腹瀉怎麼辦?

旅遊時患上腹瀉,相信有不少人曾經遇上。根據統計,40% 至50% 的旅客在國外逗留期間會有至少1次腹瀉的狀況。在旅行時,因為我們的心情都會比較放鬆,而且很有意欲要嘗試外地的地道美食,所以我們在旅遊時特別容易出現腹瀉。而相信不少人士在外遊時都會帶備一些平安藥品以防萬一。當然,止瀉藥及止肚痛藥更是不會缺少的藥物。

不過,是不是當患上腹瀉時便一定要立即服用止瀉藥呢?

首先我們要了解腹瀉的風險因素、原因及情況,然後才決定要不要服食止瀉藥或是服用哪些止瀉藥。

風險因素

發病的風險因素可被歸類為(1)與旅遊相關的危險因素和(2)旅客有關的因素。

1)與旅遊相關的危險因素

一個重大因素是旅遊目的地。在兩個星期的逗留期間內,發病率小於或等於8%的低風險領域包括中與北歐,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亞。發病率多於8%至20%的中等風險地區包括南和東歐,俄羅斯,中國,以色列,加勒比,和南非。而具有最高風險的區域,其中發病率是20%和90%之間,包括在中東,南亞,非洲,中和南美國家。

第二個因素是在國外逗留的時間。發病的風險會隨著停留期間下降。而在國外的第一個星期是發病風險最高的時候。外籍人員在高風險國家中,可能因為後天的免疫力, 發病的風險會在1年左右的逗留後降低。

第三個因素則是旅行的風格。與在度假勝地的旅客相比,背包客通常有比較高的發病風險。

其他因素包括住宿類型和食物來源(例如,街頭小販的食物是眾所周知危險品)。

2)旅客有關的因素

如旅行者來自持有高衛生環境的國家, 他們的發病率會比那些來自欠缺衛生和經濟基礎設施的國家更高。這強調了後天免疫系統對抗腸道病原體的重要性。

在年輕群體中,發病的風險頗高因為他們比較會嘗試冒險的行為。

性別和旅遊次數並不會影響發病的風險。然而,曾在上一年患病的人士會有較低的發病率。一些遺傳和病理因素也會影響患腹瀉的風險。例如,O血型者比較容易感染諾沃克類病毒和痢疾桿菌。而有低免疫功能的旅客,如有免疫缺陷的HIV病毒陽性者也會比較容易被寄生蟲感染,導致腹瀉。

胃的酸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屏障,防止腸道病原體的侵入。減少胃酸分泌的藥物,如質子泵抑製劑或組胺-2受體拮抗劑,可大大增加患腹瀉的風險。

還有, 飲食錯誤亦都可以提高旅客感染病菌以致腹瀉的危險。


腹瀉的原因

在患腹瀉的病者中,有60%至80%是因為被感染性病原體侵入。而有50%至80%呈現出症狀的病人是被細菌感染及其毒素所引起的。其36%的病例是因病毒和原生動物/蠕蟲的侵入而導致的。

以下的表呈現全球旅行者腹瀉的病因。

表一:旅行者腹瀉的原因(被病原體感染不同的百分率)

病原

拉丁美洲/
加勒比海(%)

非洲(%)

南亞洲(%)

東南亞洲(%)

產腸毒素大腸桿菌

33.6

31.2

30.6

7.2

腸聚集,
腸致病性,
侵襲性,
腸出血,或
瀰漫粘附E科利亞

47.3

11.3

18.9

19.0

空腸彎曲菌

2.5

4.6

7.8

32.4

志賀氏菌

6.6

8.6

8.0

2.2

沙門氏菌

4.4

5.5

6.6

9.1

氣單胞菌

0.8

3.2

2.8

3.3

鄰單胞菌

1.3

2.5

5.4

4.8

霍亂弧菌

0

0

0.4

0.2

輪狀病毒

7.2

6.7

5.1

3.8

諾沃克類病毒

16.9

12.8

-

3.2

藍氏賈第鞭毛蟲

1.3

1.6

6.2

5.7

隱孢子蟲

2.0

1.3

2.8

0.6

溶組織阿米巴

1.1

1.0

3.8

2.5

無病原鑑定

48.8

44.7

39.0

50.2

臨床症狀

90%的病例通常在旅客到達目的地的頭兩個星期發生的。大概在當地的第四至第七天,病人就會呈現症狀, 例如急性水樣腹瀉為主(排便較平常頻密,排出稀爛多水的糞便)。而3%至30%被感染的病人會有一些跡象,包括發燒和排泄血腥/粘液性的糞便。其他的症狀包括噁心(10%-70%),嘔吐(4%-36%),
腹部痙攣/疼痛,裡急後重(80%),尿急(超過90%),和非胃腸道功能的症(如:肌痛,關節痛,頭痛等)。

腹瀉平均會在3至5天之內痊癒。有8%至15%的病例中,病人的症狀持續了一周以上。而有1%至3%的病例是慢性腹瀉(症狀持續多過1個月)。最常見的原因是賈第鞭毛蟲感染。

一般腹瀉無並發症。要注意的是在長期或嚴重的腹瀉下,慢性疾病的患者(如有腎或心臟衰竭)可能會有電解質不平衡的狀況,以致生命危險。

急性水樣腹瀉後,病人可能會患腸易激綜合徵(IBS),瑞特綜合徵(罕見的並發症),或格林- 巴利綜合徵(特別是被彎曲桿菌感染後)。

急性腹瀉的鑑別診斷包括:惡性瘧原蟲瘧疾,肝炎病毒,登革熱,腸易激綜合症,或惡性癌症狀。

治療

以下是一個簡略的大綱讓大家了解如何處理急性腹瀉。

表二:急性腹瀉

 補充水分(6茶匙糖加1/2茶匙鹽溶於1升的開水)

正常

  • 在24小時內,排便次數少於3次
  • 無發燒
  • 無或輕微病發症(就如在以上的’臨床症狀’所描述的)

一般腹瀉

  • 在24小時內,排便次數多於3次
  • 無發燒
  • 呈現病發症狀

比較嚴重的腹瀉

  • 在24小時內,排便次數多於6次
  • 無/有發燒
  • 呈現病發症狀

沒有必要進一步行動

1.可選服用抑制腸道蠕動藥(不能服用超過48小時)

2.可選服用抗生素

1.服用抗生素

2.服用抑制腸道蠕動藥

請尋找救護人員的幫助如腹瀉持續超過72小時或者健康狀況急性惡化:
一些症狀包括

  • 大量水瀉;容易疲倦;口乾、舌乾,口渴,肌肉痙攣,深色尿,小便很少,站立或從平躺的姿勢坐起來後,感到頭暈或頭昏眼花
  • 更嚴重的情況有:腹痛,胸痛,意識混亂,或難以集中精神,糞便含有血液和粘液, 糞便是黑的,發燒高過38.5°C(101.3°F),在24小時內,肚瀉多過6次,腹部嚴重疼痛

家庭護理

一般腹瀉

如果是因為對外地的食物不適應而引起的腹瀉,只要改變餐單便可以將問題解決。但如果是因為吃了不潔的食物所引起的腹瀉,一般都會在一​​至兩天內便會自行痊癒。而病者只需要在這段時間內補充身體所失去的水分即可。例如飲一些煮沸過的清水、清湯,或是吃一些稀粥及不含咖啡因的飲品(因咖啡因有利尿作用,會使身體失去更多水分),最好在短時間內暫不要進食固體食物。

然而,在急性腹瀉發作期間,充足的營養是很重要的。如果你沒有胃口,在短時間內,你可以只喝液體補充營養, 例如澱粉類和穀物類(土豆,麵條,大米,小麥和燕麥等)與鹽。餅乾,香蕉,湯,和水煮的蔬菜也是不錯的選擇。

腹瀉後,病人常會患一個臨時型的乳糖不耐症。這可能會持續幾個星期到幾個月。因此,病人康復後也應該暫時避免含乳糖的食品(如冰淇淋,牛奶和奶製品)。

比較嚴重的腹瀉

如果腹瀉比較嚴重,除了補充水分之外,患者也需要補充因腹瀉而流失的電解質(Electrolytes),例如礦物鹽水(Oral Rehydration Salt)的藥品,然後按指示用開水沖服。
若是腹瀉情況在一至兩天內沒有好轉,而患者沒有發熱(溫度大於100.4ºF或38ºC),大便不血腥, 減少腹瀉的藥物是可用和安全的。雖然這些藥物並不能治愈腹瀉的原因,但它有助於減少排便的頻率。服用之前亦應向醫生或藥劑師查詢藥物的詳情及如何使用,因為這些藥品亦會出現一些副作用如口乾、眼矇(駕駛者需要留意)或漏尿等情況。

藥物如Hyoscine(可止絞肚痛)和Loperamide(可止腹瀉)是可以用來改善病情。 Bismuth subsalicylate (Kaopectate®; 次水楊酸鉍) 也可被用於治療急性腹瀉,但它的效率比Loperamide低。孕婦也不宜服用次水楊酸鉍。然而,在某些情況下,例如發燒和腹瀉是血腥時候是可推薦的。但是,我們建議如發生以上情況(發現大便有帶血的跡象)或是服藥後仍沒有改善的話,便應在當地求醫。

在大多數情況下,急性腹瀉是不需要抗生素的。因為它們實際上可以加重腹瀉或導致進一步的並發症如果使用不當的話。但是如果你有以下的症狀或體徵就可能需要服用抗生素:(1)中等至嚴重的腹瀉情況;(2)每天排泄超過8次的稀便,脫水,病症持續多過一個星期,免疫系統削弱,和需要住院治療的人。

然而,如需服用抗生素就必須徵詢醫護人員的診斷, 才可作出決定的。

相信你們也聽說吃含益生菌的酸奶可縮短因細菌感染或長期服用抗生素所導致的腹瀉。可是,不是所有酸奶中的益生菌所能在胃酸存活,亦都不能有效的在腸道裡繁殖。因此, 獲得香港藥劑業及毒藥管理局批准的新表飛鳴(Shin Biofermin)是一個比較值得推薦的益生菌來源。它是一個非處方藥物,很容易在藥品和保健食品商店裡購買到。

防止擴散

只要腹瀉情況持續,你就有機會傳播引起腹瀉的微生物給他人。而洗手是一個防止感染擴散的有效方法。洗手時最好是用水和普通或抗菌肥皂, 並且搓揉手掌大概15至30秒。要特別注意指甲,手指之間,和手腕的部位。雙手應徹底沖洗​​並使用全新的毛巾把手擦乾。

如果沒有水槽可使用,用酒精擦手消毒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注意基本衛生意識,如在準備食物與進食的前後,換尿布,上廁所,處理垃圾和髒衣服,與動物或寵物接觸,吹鼻或打噴嚏後,清潔雙手是一個防止感染病菌以致腹瀉的重要步驟。

最後,希望讀者在外遊時能多加留意飲食,避免進食一些未經煮沸的食物或已經切開了擺賣的生果,減低腹瀉的機會,以免掃了旅遊的興致。

資料來源:

1.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2.Kollaritsch H, Korinek MP, Wiedermann U. Traveler’s diarrhea. Infect Dis Clin N Am. 2012;26:691-706.

3.Patient information: Acute diarrhea in adults (Beyond the Basics) [Internet]. United States: Wolters Kluwer, Inc.; c2008 [cited 2012 Oct 4]. Available from: http://www.uptodate.com/contents/acute-diarrhea-in-adults-beyond-the-basics#H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