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薈集

「抗生素」?「消炎藥」?

標籤: 消炎藥 , 抗生素 , 類固醇 ,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 抗組織胺藥 , 病毒 , 細菌

2018月07月18日 作者:

不少市民在不適求診醫生時,總會要求處方消炎藥服用,但其實所謂的消炎藥是什麼藥物?與抗生素有沒有分別?

 

消炎藥其實是一個概括的名稱,並不是特定的一類藥物;凡具有對抗炎症作用的藥物也可稱為消炎藥,當中較為人所認識的包括抗生素、類固醇、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及抗組織胺藥等。

 

要分別消炎藥與抗生素,首先要了解發炎的過程及藥物的作用機制。

 

當外來的抗原如細菌或花粉等進入身體後,自身的免疫系統便會察覺它們的存在並嘗試消滅抗原。免疫系統會分泌致炎媒體和組織胺來舒張血管,提高血管壁滲透度及提升體溫,以協助巨噬細胞及淋巴細胞等免疫細胞更有效地消滅抗原。由此可見紅腫、發熱等發炎徵狀全為身體免疫系統的正常表現,用以消滅可能對身體有害的抗原。

 

而抗生素針對的是入侵身體的細菌,可抑制或直接殺死細菌,對於由細菌感染所引致的疾病,它是治本的藥物,因為當細菌的數目減少後,發炎的徵狀便會跟隨時間消失,因此被稱為消炎藥的一種。

 

但非細菌感染所造成的發炎,使用抗生素是不可能達到消炎效果的。例如一般傷風或感冒大多就是由病毒所引起的,所以抗生素無效。其他例子還有關節炎,關節炎有可能是因身體免疫功能不正常破壞關節組織而造成發炎,又或是因尿酸沈積過多導致發炎(痛風)。只有在繼發性的細菌感染的時候,我們才會使用抗生素,故市民不應隨意要求醫生處方抗生素或到自行藥房購買服用。

 

為了紓緩傷風或感冒時的喉嚨不適及流鼻水等症狀,醫生亦會處方止痛消炎藥及抗組織胺藥予病人服用,一般在症狀消失後便可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