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月09月21日 作者: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香港新冠肺炎第三波疫情大爆發,社區確診個案急劇上升,情況令人憂慮。系統性紅斑狼瘡症 (下稱為:紅斑狼瘡症) 患者由於長期需要服用藥物以抑制免疫系統、控制病情,他們的免疫力一般也較健康人士低,屬於感染新冠肺炎的高危族群。
紅斑狼瘡症是一種自身免疫系統失衡的疾病,由於免疫系統不正常地攻擊身體的器官和組織,患者身體的不同部位也有機會出現慢性炎症 。在香港,大約每10萬人便有60人患有此疾病。紅斑狼瘡症的常見病徵包括關節疼痛及腫脹,皮疹,持續發燒和面頰出現紅斑 (又稱作「蝴蝶斑」) 等。 若然病情不受控,患者的器官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炎症,嚴重時更會引致不可挽回的器官受損及衰竭,甚至死亡。
雖然現時醫學界還未能找出完全根治紅斑狼瘡症的治療方法,但患者可以透過藥物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幫助控制病情。
無懼肺炎 做足防疫措施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相信不少紅斑狼瘡症患者也會擔心受到肺炎病毒感染。預防新冠肺炎的最佳方法,除了於外出時配戴口罩和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外,手部清潔也十分重要。當進食前、如廁後,或當手被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時 (如咳嗽或打噴嚏後) 應以梘液和清水洗手最少20秒。若然沒有洗手設施,或雙手沒有明顯污垢時,則可使用含60-80%的酒精搓手液潔淨雙手。
此外,紅斑狼瘡症患者應做好藥物管理,確保家中存有足夠的紅斑狼瘡藥物服用,妥善安排覆診日期,以免在疫情其間出現斷藥風險 。患者切勿因為害怕正在服用的藥物或會影響自身的免疫能力而自行停藥。這樣不但會影響病情控制,而且還會增加病情突然惡化以致入院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上,應繼續保持均衡飲食,以及出門時做好防曬措施。即使因為疫情關係未能出外運動,仍可嘗試在家中進行一些簡單的健體運動 (詳情請參考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網頁)。最後,在疫情肆虐下,長期病患者難免會感到倍加憂慮和壓力。患者可透過電話與親友保持溝通以互相支持,保持正面想法。
若然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和腹瀉等病徵,便應盡快求醫。
輔助治療針對性抑制紅斑狼瘡症 減低病情活躍、器官受損
傳統上,治療紅斑狼瘡症的藥物包括羥氯喹 (抗瘧疾藥物),類固醇和免疫調節類的藥物。紅斑狼瘡症治療的目標主要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控制疾病活躍度,減少複發,避免疾病引致永久性器官功能受損和提升患者的生活質素為主。羥氯喹和類固醇往往是治療紅斑狼瘡症的基礎藥物。
隨着醫藥進步,治療紅斑狼瘡症的藥物選擇也較從前多。有不少患者儘管使用了類固醇,病情依然持續活躍戓反覆,在這些情況下,醫生便會考慮加上免疫調節類的藥物作治療。不同的免疫調節藥物的治療機制和治療效果也各有不同, 例如短期抑制炎症丶減低復發率丶減少類固醇的使用和減低器官受損的風險等。在服用免疫調節藥物時,可先向你的主診醫生了解藥物對你的幫助。
參考資料:
此專欄由葛蘭素史克安排 。資料由藥劑師提供作教育用途, 應向註冊醫生或藥劑師查詢有關詳情。
© 2020 葛蘭素史克集團或其授權人。
NP-HK-BEL-ADVR-200001 Date of preparation : Aug 2020 (30 Jul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