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藥透視

新冠肺炎疫苗最新資訊

[新冠肺炎] 化療病人須特別小心

標籤: 新冠肺炎 , 癌症 , 化療

2020月11月18日 作者: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在未有有效的疫苗普遍面世,人人自危。長期病患者由於免疫力普遍較常人低,因而被認為是新冠肺炎的高危族。


唐美思醫生指出新冠肺炎的傳染能力強,然而,癌症患者並不代表會有較高機會受到感染。但她提到,正在進行化療的病人須特別小心,尤其是肺癌患者,由於療程的緣故,身體可能會變得比較虛弱,免疫力亦較常人低,因此需要格外留心,做足預防措施。「很多研究已指出肺癌患者在感染新冠肺炎後出現併發症的機會比正常人高很多、惡化速度亦較快,治療時間亦需更長1,2。」她解釋,肺癌患者本身肺功能受損,保持高度戒備實屬上策。

除了會出現較嚴重的新冠肺炎病情,肺癌患者亦可能比一般人較難察覺自己是否受感染。她提醒肺癌患者需留意一些異常病徵,由於一般肺癌患者可能都有氣促等問題,容易忽略新冠肺炎的病徵而延遲求醫。「雖然新冠肺炎和肺癌有部分病徵重疊,但若肺癌患者出現發燒、 喉嚨痛等症狀就應盡早求醫。」唐醫生表示,若出現任何不適應跟主診醫生盡早提出,因有些癌症藥物的副作用與新冠肺炎的病徵類同,令病人難以分別。「使用某些癌症藥物後出現的副作用,如容易疲倦,亦可能會令患者誤以為感染新冠肺炎。」若肺癌患者不幸在治療途中感染新冠肺炎,唐醫生會先替癌症病人處理肺炎,暫停癌症治療,讓身體康復過來後才適合繼續癌症治療,以減低發生併發症風險。


可是,癌症屬長期病患,病者無可避免需要外出,定期到醫院或診所覆診以確保病情受控,沒有惡化。唐醫生表示,若病人對外出或對到醫院覆診有猶豫,希望減少外出次數,最好與主診醫生坦誠商量。她表示每個癌症病人的情況和病情不一,不能概括而論。醫生在經過專業評估後,若認為病人病情穩定,可考慮減少回院治療的次數。


面對持續不下的疫情,唐醫生大讚港人自律,本港的癌症病人亦夠醒目。「他們普遍均有高度的抗疫意識,警覺性很高,主動作出保護。」癌症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較正常人弱,除了要做好社交距離、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唐醫生認為,癌症患者更應有健康的生活習慣以維持良好的免疫系統,「例如早睡早起、勤做運動,最重要還是戒煙。」

雖然戴口罩是最佳預防新冠肺炎的方法,社會更預期佩戴口罩仍需持續好一段日子,但唐醫生表示肺癌病人由於肺功能受損、呼吸道較容易感到不適,若長期戴口罩可能會造成氣促、呼吸困難等不適。她建議,肺癌患者若對佩戴口罩感到不適,應盡量減少外出。如不能避免社交接觸,切記保持1.5至2米的社交距離。

 

References:

1. Warner JL et al. Clinical impact of COVID-19 on patients with cancer: Data from the COVID-19 and Cancer Consortium (CCC19).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June 2020. https://ascopubs.org/doi/abs/10.1200/JCO.2020.38.18_suppl.LBA110?af=R. Accessed September 18, 2020.

2. Jindal V et al. Cancer treatment during COVID-19 pandemic. Medical Oncology. 2020; 37:58

 

本資訊由MSD提供以作公眾教育用途

HK-KEY-00247 SEP/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