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月 08 月 28 日
近來假期很多人都會出外旅遊,有些人在旅遊期間有機會水土不服,特別是在吃過不清潔的食物或飲品後,會有急性腹瀉的情況。急性腹瀉有機會是不同的細菌和病毒導致,例如沙門氏菌、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等。急性腹瀉的成因一般是沒有注意個人衞生而從受污染的手和食物當中受到感染。急性腹瀉的症狀除了頻密和稀爛甚至水狀的大便外,可能還伴隨嘔吐和發燒。
一般而言,急性腹瀉會自行痊愈,但情況嚴重亦有機會導致脫水而有生命危險,所以最重要的是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依據世界衞生組織建議,患者應飲用礦物鹽補充劑(Oral Rehydration Salt),預防脫水的情況出現。礦物鹽補充劑一般可在藥房購買,根據包裝上指示加入清水溶解和稀釋至適當的濃度內飲用。
另一種藥物為思密達®(Smecta®),當中的蒙脫石散(Diosmectite)能夠覆蓋及保護消化道的黏膜,防止細菌和病毒黏附在消化道上導致感染。
在旅行期間很多人或會希望腹瀉盡快停止而服用止瀉藥洛哌丁胺(Loperamide),但是這類藥物會減慢腸道蠕動,有機會令細菌和病毒需要更長時間才能排走,延誤痊愈時間。因此在使用任何藥物之前,應徵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以避免病情惡化。如果患者出現脫水的症狀例如口乾、小便頻率減低、疲倦、頭暈等等,應立即前往急症室求醫,以免延誤治療而出現生命危險。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文章轉載自東方日報 28/08/2023 連結]
[圖片轉載自 Pixabay]
2019 月 12 月 30 日
急性腸胃炎,即胃和腸的黏膜發炎,通常由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引起。徵狀為嘔吐、腹瀉、腹部痙攣及絞痛、頻密排便等。病情輕微者可於...
2019 月 11 月 25 日
旅遊者腹瀉是腸胃道感染疾病,通常都是由傳染性的微生物所引起的。它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攝取受微生物污染的食物或食水。當中微生物...
2018 月 11 月 26 日
腹瀉有慢性和急性之分,慢性包括腸道發炎或肝膽疾病引起的長期性腹瀉;急性則較常見,一般都是暫時性症狀,原因大多由病毒或細菌...
2018 月 10 月 19 日
澳洲NPS MedicineWise呼籲大眾必須小心使用抗生素——不僅是因為細菌耐藥性的威脅,更因為使用抗生素可導致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