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藥到病除:急性腹瀉過頻 止瀉藥勿亂服

標籤: 腹瀉 , 食物中毒 , 食物過敏 , 脫水 , 止瀉藥

2018 月 11 月 26 日

腹瀉有慢性和急性之分,慢性包括腸道發炎或肝膽疾病引起的長期性腹瀉;急性則較常見,一般都是暫時性症狀,原因大多由病毒或細菌感染、食物中毒或食物過敏所致,例如乳糖不耐症。

 

腹瀉是身體防護機制的一種,當進食了受污染食物後,身體就會嘗試把這些物質排出體外。肚瀉時,腸道蠕動會比平時快,因此排便次數會比平日多,而排出的大便亦和正常情況下不同。大腸有負責吸收水分的功能,腹瀉時腸道因蠕動過快,會減少大腸吸收水分,糞便就會變得稀爛,甚至呈液態。

 

有副作用 宜先諮詢醫生

處理腹瀉最主要是防止身體出現嚴重脫水,所以患者應多飲水、果汁或含電解質的補充體力飲品。腹瀉紓緩後,可先進食較清淡的食物如白粥、麵包或餅乾,而生冷食物、咖啡、奶類、高蛋白質或高脂等刺激腸胃或難以消化食物應暫時避免。

 

對於一般急性腹瀉,若瀉的次數過於頻密,可考慮食用止瀉藥,常用的有洛哌丁胺(Loperamide)和地芬諾酯(Diphenoxylate)。此類藥物能直接減低腸道蠕動,從而增加水分和電解質吸收,控制腹瀉。由於腸道蠕動減低,常見的副作用包括便秘,亦可能令有害病原停留體內,因此服用止瀉藥前應諮詢醫生或藥劑師意見。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文章轉載自東方日報 26/11/2018 連結]

[圖片轉載自 Pixabay]


分類文章標籤: 腹瀉 , 食物中毒 , 食物過敏 , 脫水 , 止瀉藥


其他相關文章

藥到病除:急性腹瀉容易脫水 胡...

2023 月 08 月 28 日

近來假期很多人都會出外旅遊,有些人在旅遊期間有機會水土不服,特別是在吃過不清潔的食物或飲品後,會有急性腹瀉的情況。急性腹...

急性腸胃炎

2020 月 05 月 22 日

急性腸胃炎,即胃和腸的黏膜發炎,通常由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引起。徵狀為嘔吐、腹瀉、腹部痙攣及絞痛、頻密排便等。病情輕微者可於...

藥到病除:夏天急性腸胃炎 多由...

2019 月 12 月 30 日

急性腸胃炎,即胃和腸的黏膜發炎,通常由進食受污染的食物引起。徵狀為嘔吐、腹瀉、腹部痙攣及絞痛、頻密排便等。病情輕微者可於...

藥到病除:旅行勿亂食 提防旅遊...

2019 月 11 月 25 日

旅遊者腹瀉是腸胃道感染疾病,通常都是由傳染性的微生物所引起的。它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攝取受微生物污染的食物或食水。當中微生物...

幼童腹瀉注意缺水症狀

2019 月 10 月 30 日

幼兒及兒童患上急性腹瀉的情況並不罕見。腹瀉時,大便次數會比平常頻密,且大便會變得稀爛或呈水狀。由病毒(輪狀病毒、諾如病毒...

國際藥聞: 抗生素與腸道健康 ...

2018 月 10 月 19 日

澳洲NPS MedicineWise呼籲大眾必須小心使用抗生素——不僅是因為細菌耐藥性的威脅,更因為使用抗生素可導致不可...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