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新藥對腸癌療效高 兩類人士篩檢要早

標籤: 大腸癌 , 標靶藥 , 抑制血管生長 , 大腸鏡

2016 月 09 月 01 日

 

大腸癌已成為本港頭號最常見癌症,每年新症有四千多宗,有腫瘤科醫生指出,不少大腸癌患者由於在初期忽略了病徵,發現有腫瘤時往往已屆晚期,腫瘤已經擴散至其他組織及器官,造成破壞。因此,隨着治療大腸癌的藥物不斷進步,及早檢查及診斷更形重要。

 

臨牀腫瘤科專科陳亮祖醫生指出,若醫生確診病人有大腸癌,可根據病情不同的階段,提供各種合適及針對性的診治。晚期大腸癌病 人的健康會逐漸惡化,「若癌細胞擴散到肝,病人右上腹會痛、易倦及有黃疸;如果擴散到肺,病人會有氣喘及咳血。有位五十歲病人最初右上腹經常隱隱作痛,又 屙過血,以為係胃炎無理,但原來已是大腸癌擴散到肝了。」
 

第二代抑制血管生長標靶藥

不過,目前治療癌症藥物已有重大突破,對於晚期大腸癌患者,透過化療配合針對性的標靶藥物治療,能更有效對抗癌症,陳醫生作進一步講解:「第二代的抑制血管生長標靶藥,可以抑制三種可引致腫瘤血管生長的因子,比第一代藥物更能全面阻截癌細胞增生。研究更發現,相比起安慰劑,病人使用第二代抑制血管生長標靶藥的30個月存活率,提升接近一倍,大大延長了存活期。」
 

陳亮祖醫生強調:「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美國國家癌症網絡(NCCN)早在2013年,已把第二代抑制血管生長標靶藥納入為大腸癌的第二線治療方案。希望隨着藥物進步,癌症不再是絕症,有朝一日晚期癌症都可以變成慢性病。」
隨着大腸癌逐漸受到社會大眾關注,陳亮祖醫生建議以下人士應盡早進行篩查,及早預防病情惡化:


• 五十歲以上,即使沒有出現任何大腸癌徵狀,如大便出血、骹痛,胃炎等,都應該進行篩查。
• 近親有大腸癌,更應提早十年做檢查,例如你有親人在五十歲發現有大腸癌,你就應該在四十歲時做檢測了。


陳亮祖醫生解釋,現時大腸癌篩查主要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大便隱血測試,這種測試十分方便,但可能會受其他因素影響測試結果,例如吃了豬紅後做測試,會可能出現假陽性,也有情況是病人大腸有腫瘤但沒有流血,檢測便會可能出現假陰性。
 

大腸鏡檢查最準確

大便隱血測試有不足之處,陳亮祖醫生認為最準確的檢測方法是進行大腸鏡檢查,方法是把直徑約一厘米的軟管由肛門進入大腸內,如發現有瘜肉可以用鉗即時切除,若檢查過程懷疑有腫瘤,可以抽取組織做化驗。


另外,亦有一種乙狀結腸鏡檢查,可檢測離肛門25厘米的結直腸內情況,並可在普通門診進行,對病人較方便。

 

 

陳亮祖醫生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

[文章轉載自香港都市日報 - 醫 for Early 連結]

[照片轉載自gettyimages.com]

 


分類文章標籤: 大腸癌 , 標靶藥 , 抑制血管生長 , 大腸鏡


其他相關文章

50至75歲 大腸癌篩查恒常化...

2018 月 07 月 31 日

衛生署將於8月6日(下周一)起恒常化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由先導計劃涵蓋的61歲至70歲,分階段擴展至50歲至75歲的合資...

憂確診後無錢醫 逾4成長者拒照...

2017 月 08 月 17 日

衞生署去年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資助合資格長者到私家診所進行大便隱血及大腸鏡檢查,以及早發現大腸癌。有關注組識認為,篩...

藥問101: 大腸癌口服與滴注...

2017 月 05 月 19 日

藥問︰患有大腸癌的外父須接受化療,醫生指有口服藥及滴注形式(俗稱「吊針」)的化療藥,兩者的功效及副作用有何分別?

大腸癌篩查將展開次階段 先導計...

2017 月 02 月 22 日

政府於去年推出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在首階段的三個月內,已發現6.4%參加者有大腸癌,更有七成參加者有大腸腺瘤,需要切除....

及早發現肝癌 增治療成功機會

2019 月 12 月 06 日

在2016年,本港常見癌症中,肝癌排名第五,更是第三號癌病殺手。長期肝臟疾病患者,如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患上肝癌的風險較...

探射燈:新藥資助審批慢基層患者...

2018 月 10 月 30 日

隨醫藥科技進步,許多過去不治之症已有新藥抑制,惟現時尚有不少新療法未被納入政府的藥物名冊,儘管病人有意一試,卻因無法自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