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港版《我不是藥神》網購仿製藥「玩命」 原廠價高逾九成病人難抵重擔

標籤: 仿製藥 , 正貨 , 標靶藥物 , 原廠藥 , 藥劑師 , 註冊藥房 , 假藥 , 藥劑業及毒藥條例

2018 月 09 月 21 日

內地電影《我不是藥神》劇中在印度買仿製藥的情節,正在香港上演!有本港癌症病人透露,曾經病友轉介,網購印度平價仿製藥,價錢比本港原廠藥物便宜九成多。《星島日報》記者早前通過社交媒體及購物網站,聯絡十名自稱代理標靶藥「正貨」及「仿製藥」的藥商,他們聲稱空運標靶藥經驗豐富,又出示單據證明,並不諱言「郵寄藥物到香港比寄往內地更容易過關」。病人組織慨歎,有不受資助網保障的病人難抵每月數萬元的藥費,唯有「博一博」試服印度仿製藥。惟醫生及藥劑師警告,網購藥物來歷不明,隨了可能觸犯法例,更有機會遇上假貨,病人自行服藥亦難以控制藥量,甚至出現嚴重副作用,猶如玩命。

 

《我不是藥神》揭示內地「有藥無錢醫」的悲歌,劇中遠較原廠藥便宜的仿製藥,又名學名藥(Generic Drugs),即其他藥廠待原廠藥專利期過去後,循合法途徑製造的複製藥物。據統計,印度屬全球仿製藥市場的「一哥」,去年的藥品出口規模超過一千億元(港元,下同)。

 

印度郵寄到港易過關
 

事實上,無論香港還是內地,都有癌症病人因難以負擔原廠藥價格,不惜千里向印度求助,患有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陳小姐(化名)是其中之一。由於其病患需長期服用標靶藥「伊馬替尼」,每月藥費逾萬元,造成沉重負擔,她憶述多年前,一名病友在分享中提及,正服用由印度網購的仿製藥,成效相近,惟藥費低至每月少於一千元,「該病友是在新加坡看病時,當地醫生教他在印度買。」她與多名病友於是一同網購藥物,但她在服藥一星期後,皮膚出現敏感反應,需要即時停藥,惟她仍相信仿製藥具有療效,「我是少數不幸有敏感反應的人,其他病友無同類問題。」
 

要在網上購買仿製藥,過程非常簡單。記者早前分別在facebook及搜尋引擎輸入「IRESSA」及「TAGRISSO」兩種標靶藥名,即成功聯絡近十名聲稱來自印度及孟加拉的「藥商」。一盒三十粒八十毫克的TAGRISSO,在港售價超過五萬元,仿製藥價僅二千三百多元;一盒三十粒二百五十毫克的IRESSA在港價值約九千元,仿製藥價僅三百多元,有藥商聲稱可出售印度製的IRESSA原廠藥,價錢僅一千五百多元。
 

其中一名印度藥商,更聲稱成功郵寄過千份抗癌藥郵包至內地及香港,並展示郵寄單據,列明收信人來自香港,著記者不必擔心:「郵寄藥物到香港比寄往內地更容易過關。」
      
包裝粗劣料非原廠藥
      
根據生署的資料,IRESSA及TAGRISSO屬香港第一部毒藥及處方藥物,須由香港註冊醫生向病人直接供應藥物或憑醫生發出的處方,在註冊藥劑師監督下在註冊藥房購買。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看過「印度製IRESSA原廠藥」的包裝後,直言包裝粗劣,相信並非原廠藥,他提醒市民在沒有藥劑師監售下買抗癌藥,隨時購入假貨。
      
癌症病人不惜冒買錯藥、食假藥的風險,也要網購仿製藥的情況,癌症資訊網創辦人吳偉麟亦有聽聞。他坦言,除了慢性骨髓性白血病這種需要長期服食標靶藥的個案,亦有一些患者因先後試用多種標靶藥,導致傾家蕩產,「標靶藥藥效因人而異,有些人食完可以完全無效,但不試就不知有沒有用,結果有些病人試了三四種標靶藥後,已花費過百萬元藥費,耗盡積蓄。」

藥物來歷不明存風險
      
本港雖有關愛基金等計畫資助癌症病人購入自費藥物,但吳偉麟坦言,資助計畫僅協助低收入家庭,政府的安全網內,仍有不少漏網之魚。雖然服用來歷不明的藥物具有一定風險,但他明白生命面臨倒數的病人,為何會出此下策,他早前成立眾籌平台,協助病人購買自費藥物,其中的原因,亦是希望病人可遠離來歷不明的仿製藥。
      
按病註冊「一藥兩價」
      
此外,藥物專利權的計算方式,更會出現「一藥兩價」的現象。陳小姐指出,「伊馬替尼」除了可治療慢性骨髓性白血病外,對胃腸道基質腫瘤亦有療效,惟藥廠將同一種藥物分開註冊,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近年可服用已引入本港的仿製藥,但胃道基質腫瘤患者則仍要正價購買原廠藥。她相信,隨抗癌藥物專利權陸續到期,「一藥兩價」的情況將愈見普遍,意味未來將有更多癌症病人關注如何以不同途徑,購入仿製藥。
      
不過,結直腸外科專科醫生朱建華提醒,在專業守則下,醫生不會協助服用來歷不明藥物的病人完成療程,換言之,病人需要自行決定藥量,影響療效,即使藥物成分與原廠藥完全相同,病人在服用後亦有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副作用,病人難以自行判斷情況,「食水貨朱古力最多是肚痛,食水貨標靶藥,後果可以不堪設想。」
      
網購藥物須負刑責 含違禁藥即拉
      
有律師指,網購藥物的買家隨時要負上刑責,自用不代表無違規。
      
藥劑製品進出口受《進出口條例》規管,必須獲有關當局簽發有效牌照或許可證。《藥劑業及毒藥條例》亦規定,藥劑製品須經註冊方可在香港銷售。大律師陸偉雄指,網購藥物若未註冊,或包含第一部毒藥或處方藥物,甚至危險藥物的成分即屬違規,就算購藥自用亦可能要負上刑責,「自用頂多是求情理由,買家收件時被查獲違禁藥物已即時『拉得』!」
      
就網購仿製藥的情況,生署表示,由一四年至今年七月,共處理約二百宗因銷售或管有未經註冊藥劑製品而被定罪的個案,當中約三十宗涉及互聯網賣家。非法售賣或管有未經註冊藥劑製品、第一部毒藥或處方藥物即屬違法,最高可被判處罰款十萬元及監禁兩年。海關則於一三年至今年八月,就二十八宗有關藥劑產品及藥物無有效許可證進口本港的案件作出檢控。
      
港成抗癌藥中轉站螞蟻搬家運內地
      
有商人眼見香港巡查粗疏,視香港為抗癌藥中轉站,以螞蟻搬家形式運往內地。
      
本地藥房網上招內地客
      
翻查內地網站,多年前已流傳一份名單,列出十多家售賣印度製IRESSA的藥房資料,遍布港九新界。另有本地藥房更在百度網上,標榜專售各國進口藥,包括印度製的抗肝癌藥多吉美、抗前列腺癌藥阿比特龍等,一六年至今積極回答內地網民提問,主動招攬客人。記者佯裝顧客,向名單上的藥房查詢,多度遭拒,其中一家藥房職員透露,行內對生客存戒心,只向熟客出售仿製藥,「你要買就找相熟藥房,不需醫生紙,幾千蚊有交易。」
      
港九藥房總商會理事長劉愛國表示,購買印度仿製藥的顧客以內地人佔大多數,比例高達九成,「一般正規藥房都不會賣,但知道有個別藥房會違例出售印度貨。」該會副理事長張德榮亦留意到,近年愈來愈多內地人查詢印度仿製藥,以抗癌藥佔大多數,「以前沒有人會問,但這一兩年間,每月平均有三至四名內地人會問。」
      
註冊藥劑師蘇曜華坦言,內地引入新藥的機制繁複,不少醫生會建議病人到香港買藥。他曾聽聞有內地人會找香港人代購仿製藥,大部分均是個體戶,鮮有人大規模購入。
      
引入仿製藥進度慢病人被逼捱貴藥
      
病人組織指出,不少藥物專利權即將屆滿,惟生署引入仿製藥進度慢,令病人仍要捱貴藥。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指出,將有更多藥物專利權於未來一兩年「過期」,意味更多仿製藥陸續面世,惟衛生署引入新藥物時,審批過程需花兩至三年,不少醫生因欠缺新藥替代,只能處方慣用抗癌藥物,令病人須繼續捱貴藥。
      
衛署:申請註冊屬藥廠商業考慮
      
癌症策略關注組召集人麥嘉欣亦認同,癌症病人的生命正在倒數,卻要花長時間等候藥物註冊及納入專業藥物名冊,形容情況可悲,建議政府讓新抗癌藥「排快隊」,優先獲得註冊。
      
就引入仿製藥進度慢的批評,衛生署則將責任交予藥廠,並指出藥廠是否為藥物申請註冊或於註冊後是否供應本港,純屬有關藥廠的商業考慮,在一般情況下,署方會在藥物註冊申請人交妥所需資料後五個月內完成藥物註冊的審批。

 

 

[文章及圖片轉載自星島日報 20/09/2018 連結]


分類文章標籤: 仿製藥 , 正貨 , 標靶藥物 , 原廠藥 , 藥劑師 , 註冊藥房 , 假藥 , 藥劑業及毒藥條例


其他相關文章

用仿製藥須徵同意 醫患分歧

2018 月 12 月 04 日

專利藥物價格高昂,改用有相同功效的「非專利藥物」(亦稱仿製藥)能節省醫療開支。一項研究顯示,近七成受訪市民認為醫生轉用仿...

本港鮮見仿製藥 醫生藥劑師剖析...

2018 月 08 月 09 日

內地電影《我不是藥神》在當地爆紅,劇情影射內地的藥費太昂貴,不少藥物被藥廠壟斷價格及供應。電影更觸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神...

藥到病除:藥物包裝改變 查詢確...

2018 月 04 月 16 日

相信不少需要長期服用藥物的市民都曾遇上同一個問題: 為何醫生和藥劑師都沒有提及藥物及劑量上的轉變,但藥物的包裝卻有所不同...

【杏林在線】專利藥與仿製藥

2015 月 10 月 19 日

藥廠所研發的藥有專利權,專利期限一過,其他藥廠可以合法製造仿製藥加入競爭,售價通常較平,到底仿製藥的配方和藥效,和原廠藥...

及早發現肝癌 增治療成功機會

2019 月 12 月 06 日

在2016年,本港常見癌症中,肝癌排名第五,更是第三號癌病殺手。長期肝臟疾病患者,如乙型和丙型肝炎患者,患上肝癌的風險較...

探射燈:新藥資助審批慢基層患者...

2018 月 10 月 30 日

隨醫藥科技進步,許多過去不治之症已有新藥抑制,惟現時尚有不少新療法未被納入政府的藥物名冊,儘管病人有意一試,卻因無法自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