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月 10 月 14 日
若不幸在家裏遇到小意外或輕微疾病時,難道每次都要去醫院?其實一個完備的家庭藥箱可以在突發時提供及時治療。放在家庭藥箱裏面的藥物必須具安全性和實用性,例如止痛及退燒藥、抗組織胺藥物和中和胃酸藥。
第一樣常備的內服藥是撲熱息痛(Paracetamol),一般用作緩解頭痛及肌肉痠痛症狀,亦可用作退燒藥。雖然此藥物成分溫和,但一定要根據藥盒上指示,切勿在廿四小時內服用多於四克,且至少相隔四小時才可服用下一劑,否則可導致肝中毒。
第二種常備的內服藥是抗組織胺藥物,用於紓緩鼻塞及流鼻水等症狀。第三種常備的內服藥是腸胃藥,包括制酸劑用作中和胃酸,如氫氧化鋁(Aluminium Hydroxide),及化胃氣的藥物,成分例如二甲矽油(Dimethicone)。
在儲存及使用家庭藥箱時需留意數個要點,第一,藥箱要放在小朋友觸碰不到的地方,並應保持儲存環境乾燥,避免陽光直接照射。第二,每一款藥物應放在自身的藥盒,以免混淆及誤服,且方便找到該藥物。第三,切勿使用已過期藥物,過期藥除了可能失去藥效,藥物含有的成分有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若對於藥物使用有任何疑問,請先向藥劑師查詢,確保用藥安全。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藥物教育資源中心
[文章轉載自東方日報 12/10/2020 連結]
[圖片轉載自 Pixabay]
2022 月 02 月 17 日
早前,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輕症或無徵狀感染者多喝水及可考慮服食必理痛,進行居家隔離治療,瑪嘉烈醫院兒童傳染病...
2022 月 02 月 10 日
普遍市民一般有痛症或發燒的時候都會服用撲熱息痛(Paracetamol)紓緩症狀。市面上不同的止痛藥都可能含有這個成分,...
2022 月 01 月 21 日
接種新冠疫苗後有機會出現手臂酸痛腫脹、頭痛、發燒等副作用,其中不少人都會選擇服用撲熱息痛藥物退燒。但市面除了撲熱息痛(如...
2021 月 08 月 27 日
繼本港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的人口衝破50%後,疫苗接種總劑次亦超過610萬針*。在政府不同新措施如社區疫苗接種中心...
2021 月 08 月 19 日
接種新冠疫苗的人數持續上升,不少人打針後出現常見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發紅、腫痛,甚至出現輕微發燒的情況,到底市民應否自行服...
2018 月 03 月 07 日
2018日本必買藥妝中,「EVE白兔牌」止痛藥被視為必買手信之一,但丹麥及法國合作研究發現,「EVE白兔牌」止痛藥含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