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月 06 月 15 日
根據2019年的數字顯示,肝癌為香港癌症第5號殺手。當中肝細胞癌為最常見的肝癌種類。由於東亞為肝癌發病率較高的地方,且治療相對困難,因此不容忽視。
瀏覽全文2022 月 06 月 10 日
啟德河早前被驗出含有三十四種藥物,反映市民棄置藥物問題嚴重。《星島》追查藥餘眾多的成因,發現源於公立醫院人手不足,門診輪候時間長,令醫生需要開出長達半年,甚至九個月的藥量,以確保患者在下次覆診前持有充足藥物。但不少患者在過程中,因病情有變而停藥,大批藥物被丟棄,恐嚴重傷害環境。相關人士建議,政府應從源頭減廢,促進社區醫療,以減少公院輪候時間,並推出藥物回收計畫,助市民處理餘下藥物,避免化學物污染海洋。
瀏覽全文2022 月 06 月 08 日
大麻二酚產品(CBD)日趨普遍,政府在相關產品中屢次發現含有受《危險藥物條例》管制的毒品四氫大麻酚(THC),當局研究立法管制CBD,納入《危險藥物條例》。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今早(2日)在電台節目表示贊同相關做法,並解釋很難提煉純CBD,而CBD接觸空氣後會產生化學作用,轉化成會上癮且有害的THC。他亦認為,大眾誤以為CBD安全,吸食後或會想追求更多,轉而吸食大麻,擔心「社會趨向愈來愈多人吸食大麻。」
瀏覽全文2022 月 06 月 07 日
港島西醫院聯網疫苗接種團隊去年初於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設疫苗接種中心,屬全港首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團體逾400名醫護、專職醫療組成,以休假時間到場協助打針。有參與的醫生遇過一名年輕人擔心打針後暈倒,即為他安排病床躺著打針。團隊均指會將是次經驗帶返醫院,相信日後不幸再發生疫症,將有經驗可循。
瀏覽全文2022 月 06 月 06 日
日本腦炎是一種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腦炎,而病毒本身則主要透過蚊傳播,是亞洲內病毒性腦炎最常見的病因。雖然此病以日本為名,但事實上日本腦炎並不局限於日本本土,在亞洲和西太平洋其他地區的農村及村落都很常見。在病理學上,日本腦炎是一種以豬和涉水鳥為自然宿主的病毒。因此任何有養豬活動的地區都可能會發現日本腦炎病毒。蚊子在叮咬受感染的豬或涉水鳥後被感染,並在它們叮咬人類時將疾病傳播。幸運的是,因人類不是此病毒的自然宿主,所以病毒不會通過人傳人的方法傳播。
瀏覽全文2022 月 06 月 01 日
政府計劃修例禁止售賣和管有大麻二酚CBD,有售賣CBD飲品的餐廳估計生意會跌一成,藥劑師組織支持政府規管。
瀏覽全文2022 月 05 月 30 日
性早熟一般定義為男孩9歲或女孩8歲之前發生的二次性發育,體徵和症狀包括女孩的乳房發育和月經初潮、男孩的睾丸和陰莖增大、面部毛髮和聲音變深、陰毛或腋毛快速增長、成人體味。最主要可以分為中樞性性早熟,及周邊性性早熟。
瀏覽全文2022 月 05 月 16 日
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D)是兒童較常見的腦部發育障礙之一,最主要的症狀分為一:注意力不集中和二:過度活躍或衝動。症狀通常在兒童12歲之前出現,並在7至8歲開始上學時最為明顯。除了接受行為訓練或認知行為療法外,藥物治療一直都是ADHD兒童和成人患者的第一線治療。
瀏覽全文2022 月 05 月 12 日
不少罕見及遺傳疾病在醫學上一直缺乏治療的藥物。然而,隨着科技日新月異,新藥物的面世為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而近年最著名的例子,就不得不提到脊髓肌肉萎縮症(SMA)。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