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高危病人染耐藥惡菌比例 4年升40倍 港大研究:曾服常用抗生素 CPE感染風險增37%

標籤: 大腸桿菌 , CPE , 耐藥性

2022 月 08 月 30 日

大腸桿菌「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CPE)對多種抗生素有耐藥性,屬「超級細菌」(superbug)。港大最新分析醫管局病人臨牀數據發現,CPE在高風險病人感染比例從2015到2019年升近40倍,而曾用「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s)感染CPE風險會增37%。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稱,體弱者染CPE可致敗血症等,嚴重可致命。有藥劑師稱「β-內醯胺類抗生素」含多種常用抗生素,CPE對該類亦有耐藥性,令感染者用藥選項大減,提醒若能針對各類細菌對症下藥,可減耐藥性出現速度。

 

港大研究團隊分析醫管局2008至2019年臨牀數據,曾接受CPE檢測的8588名高風險病人中,2353人對CPE陽性,而CPE發生率(incidence rate,即風險人群中受感染比例)由2015年每1萬名病人有0.04宗升至2019年的1.62宗,增幅39.5倍。研究再比對陽性與陰性個案,發現曾用「β-內醯胺類抗生素」病人感染CPE風險增加37%。

 

CPE可醫院傳播 對常用抗生素耐藥

香港感染及傳染病醫學會副會長林緯遜說,CPE常於醫院出現傳播,長者、糖尿病和癌症患者及正使用免疫抑制藥物的病人,感染後較有可能發病,可致肺炎、尿道感染、敗血症等,嚴重更可致命。

 

藥劑師倡析菌對症下藥 避「用死」一款抗生素

治療方面,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稱,「β-內醯胺類抗生素」包含多種常用抗生素,除盤尼西林等一二線抗生素,還有最強效的「飛機大炮」即三線抗生素,令CPE感染者用藥選項大減。他說「黏菌素」(Colistin)為少數可對抗CPE的抗生素,惟最近亦有細菌出現耐藥性。
 

崔俊明提醒,若合理使用抗生素,例如避免使用強效抗生素治療輕微感染,並盡量先替病人種菌和分析,對症下藥使用有效抗生素,以及輪替使用藥物避免「用死」同一種,可減細菌出現耐藥性的速度。

 

參與研究的港大護理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助理教授徐詩鈴稱,使用抗生素必導致細菌現耐藥性,若能減慢細菌演變可爭取時間研發新的抗生素,錯用或濫用抗生素則會加速。

 

學者倡設監測架構查社區感染

另一研究員港大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和生物統計學助理教授吳蓬表示,醫管局現在僅就較高感染風險的病人篩查,難以找出無症狀感染者,認為數據未能反映社區感染實况。吳蓬建議設立耐藥性細菌監測架構,以作更詳細分析,了解哪些具體因素可致高感染風險,有助日後訂立用藥指引。

 

 

[文章及圖片轉載明 29/08/2022 連結]


分類文章標籤: 大腸桿菌 , CPE , 耐藥性


其他相關文章

藥到病除:小便赤痛帶血 恐患尿...

2018 月 09 月 10 日

尿道炎屬泌尿道感染其中一種,為常見疾病,大部分感染由大腸桿菌引致,該菌是一種會寄存於大腸的細菌。尿道炎症狀明顯,尿頻、小...

「頭號抗藥性惡菌」個案升

2017 月 02 月 17 日

醫管局「頭號抗藥性惡菌」個案飆升!醫管局昨日公布「多重耐藥性細菌」最新數據分析,指在抗藥性細菌中有「頭號敵人」之稱、為大...

食藥前不如「停一停,諗一諗」

2019 月 10 月 09 日

美國有關鴉片類止痛藥物 (Opioid)的風波鬧得風風火火,並且有全球蔓延的趨勢。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顯示,於2...

美國研究︰魚生帶有抗藥性細菌 ...

2019 月 09 月 26 日

喜愛吃魚生刺身的朋友需注意健康風險!日前美國一項大學研究報告發現,進食魚生或未完全熟透的魚,有機會感染抗藥性細菌,引致帶...

港大發現非抗生素類化合物 阻抗...

2018 月 07 月 18 日

抗藥惡菌威脅人類,社區型耐藥性金黃葡萄球菌(CA-MRSA)的感染人數,在10年間急增6倍,若惡菌入肺,死亡率達五成。科...

國際藥聞: 抗菌物質排放變種 ...

2017 月 12 月 07 日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昨天發表最新報告,指出因藥物和特定化學品排放到自然環境中,而導致的抗生素耐藥性日益增加,成為最令人擔憂的...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