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藥到病除:食不潔魚生 恐需開刀服藥除蟲

2022 月 09 月 06 日

香港人喜愛不同國家的美食,特別是日本料理。日本的壽司及刺身更是香港人的最愛。然而,不時也有刺身(尤其是三文魚)上存在寄生蟲的新聞,引起社會各界的擔憂。實際上,我們應該擔心感染腸道蠕蟲嗎?若不幸感染,有甚麼有效的治療方法呢?

瀏覽全文

崔俊明:香港採購二價疫苗「漫漫長路」 籲盡快接種現有疫苗

2022 月 09 月 05 日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歐洲及美國當局早前緊急授權使用二價新冠疫苗,分別針對Omicron BA.1、BA.4或BA.5病毒株,但形容本港採購二價疫苗仍然是「漫漫長路」,藥廠最快能在年底才能付運疫苗到港,相信政府亦需要更多數據以決定是否購買。

瀏覽全文

高危病人染耐藥惡菌比例 4年升40倍 港大研究:曾服常用抗生素 CPE感染風險增37%

2022 月 08 月 30 日

大腸桿菌「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CPE)對多種抗生素有耐藥性,屬「超級細菌」(superbug)。港大最新分析醫管局病人臨牀數據發現,CPE在高風險病人感染比例從2015到2019年升近40倍,而曾用「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s)感染CPE風險會增37%。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稱,體弱者染CPE可致敗血症等,嚴重可致命。有藥劑師稱「β-內醯胺類抗生素」含多種常用抗生素,CPE對該類亦有耐藥性,令感染者用藥選項大減,提醒若能針對各類細菌對症下藥,可減耐藥性出現速度。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基層醫療

2022 月 08 月 29 日

本港近期單日確診數字徘徊在7、 8千宗,新冠疫情轉趨嚴峻。要避免像今年2、3月發生的亂象,分流病人是必要的。長者和幼童應容許優先使用急症室服務,而其他不太緊急的患者,應使用指定診所的服務。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風癩作祟 紅腫痕癢似蚊叮

2022 月 08 月 24 日

風癩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患者皮膚會出現如蚊叮的紅腫和痕癢,風癩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士身上。通常風癩會自行消退,但亦可能會復發。嚴重症狀則較為罕見,例如面部腫脹、呼吸困難、失去意識等,若發生此類症狀,應致電召喚救護車。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鐮狀細胞貧血 致器官缺氧受損

2022 月 08 月 16 日

鐮狀細胞貧血症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患者的紅血球形狀會呈鐮刀形狀亦會黏在血管,不像一般正常圓形狀的紅血球可以暢順在血管移動。鐮刀形狀的紅血球不但減少身體運送氧氣的能力亦會縮短紅血球的壽命,導致器官因缺氧而受損。

瀏覽全文

Pharmacy expert opposes diluting BioNTech jabs for the very young

2022 月 08 月 12 日

Hong Kong should not dilute the adult 30mg doses of BioNTech vaccines to one-tenth - or 3mg - for children six months to five years old, said William Chui Chun-ming, President of the Society of Hospital Pharmacists of Hong Kong.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青蒿素提取物抗治瘧疾

2022 月 08 月 08 日

瘧疾是一種可致命的嚴重疾病,由瘧原蟲屬的寄生蟲引致。這種疾病常見於氣候溫暖地區,如非洲、東南亞及南美洲等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瘧疾是一個古老的疾病,埃及和歐洲的古希臘羅馬時期也曾流行過,西元前2000年的中國就有因瘧疾引發的周期性發燒的記載。

瀏覽全文

專家促打齊3針 勿靠染疫抗體護身

2022 月 08 月 05 日

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復燃。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昨日表示,不要以為「染疫可以防身」,因為隨着變種病毒Omicron肆虐,自然感染抗體會在三個月後下降,若重複感染,出現併發症機會率高。他預料第二代疫苗年尾才有,呼籲市民就算等第二代,最基本一定要打齊三針,高危人士如長者及幼童等更須接種第四針。

瀏覽全文

滿6個月大周四起可打科興 當局正洽購復必泰幼童配方 稱自行稀釋不可行

2022 月 08 月 03 日

政府宣布周四起,6個月至3歲幼童可接種科興疫苗,至於復必泰則暫時維持於5歲。

瀏覽全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