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藥到病除:女性骨盆痛 恐患子宮內膜異位

2024 月 04 月 08 日

子宮內膜異位症這個名字可能較為陌生,但若說到「朱古力瘤」,大家會否有點概念?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外,常見生長於卵巢(俗稱「朱古力瘤」)、 子宮肌層(子宮肌瘤)等。有些因素可能會提高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如家族病史、未曾生育、初經早(小於11至13歲)、停經遲、月經周期短(少於或等於27天)。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牛奶蛋白敏感

2024 月 04 月 01 日

牛奶蛋白敏感指身體對牛奶含有的蛋白產生過敏反應。這種敏感通常在嬰兒時期就會被發現,但隨着年紀漸長,身體會對牛奶蛋白產生耐受性,令敏感症狀減退,約85%有牛奶蛋白敏感的兒童會在3歲前產生耐受性。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治類風濕關節炎知多點

2024 月 03 月 25 日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由免疫力引致的全身性疾病。患者會因為自身免疫力攻擊關節及其他身體器官而引致關節痛、關節腫脹、低燒、甚至皮膚潰瘍及骨質流失等情況。確診類風濕關節炎後,醫生一般會處方消炎止痛藥及類固醇紓緩患者不適,亦會處方藥物(氯喹Hydroxychloroquine和柳氮磺吡啶Sulphasalazine)調節免疫力。而如果傳統藥物未能控制病情,醫生亦可以處方生物製劑(如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因福利美Infliximab)和標靶藥物(如 Baricitinib和Tofacitinib)。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疤痕護理小貼士

2024 月 03 月 18 日

疤痕是受傷皮膚組織愈合的一個正常結果,過程中纖維組織會取代正常組織。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認識嬰兒血管瘤

2024 月 03 月 11 日

嬰兒血管瘤是嬰兒期最常見的良性軟組織腫瘤,因其外形酷似草莓而得名草莓血管瘤。嬰兒血管瘤常見於女嬰,大約為男嬰的兩至5倍,位置方面則多數發生在頭頸部,有機會會持續存在超過嬰兒期,甚至持續至求學年齡。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血小板過低 須對症下藥

2024 月 03 月 04 日

血小板是血液內十分重要的成分,負責使血液凝結,幫助身體修復。而藥物(如化療藥和抗生素)、疾病(如紅斑狼瘡)和營養不良(如缺乏維他命B12和葉酸)等原因都可導致血小板過低,令患者增加出血風險。常見症狀為容易產生瘀傷、流血不止和大小便有血。兒童患者有機會在成長時自行痊愈,而年長患者病情則較反覆。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真菌感染加劇頭皮屑問題

2024 月 02 月 26 日

各位有試過在撥頭髮時看見有白色碎片從頭上掉下來或出現在肩膀上嗎?這種症狀稱為頭皮屑。原本頭皮平均28天自然脫落更新,是正常的新陳代謝現象。正常的頭皮脫落後應呈透明細小狀,但如果在頭皮發炎或頭皮代謝受影響時,頭皮細胞還未生長完成就死亡,呈現白色碎屑的模樣。除了碎屑外,頭皮有時亦會變得痕癢和發紅。形成頭皮屑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常見是真菌感染。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關節健康與水解膠原蛋白

2024 月 02 月 19 日

骨關節炎是一種關節疾病,是關節內的組織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分解,是最常見的關節炎類型,而且更常見於年長者。骨關節炎的常見症狀包括關節疼痛、僵直和腫脹,以及關節移動方式發生變化並感覺關節鬆弛或不穩定。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濕疹與潤膚膏

2024 月 02 月 12 日

潤膚膏是濕疹治療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為皮膚保濕、潤膚及鎖水,避免皮膚變得乾燥和痕癢。患者可以每日定時塗抹潤膚膏,並在洗手及洗澡後再使用,以保持肌膚有足夠水分。部分患者會使用乳化軟膏(豬油膏)等油性潤膚膏代替沐浴露洗澡,減少洗澡帶走的皮膚水分。如果醫生處方了其他藥膏,則應與潤膚膏相隔15分鐘使用,令兩者不互相影響吸收。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五十肩年輕化

2024 月 02 月 05 日

肩周炎,因其多發於五十歲或以上人士,而得名五十肩。但其實任何年齡層人士也可得肩周炎,患者較常見為女士,多發於非主力手的關節,主因為組織發炎而非受傷。

瀏覽全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