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藥到病除:病菌入侵可致敗血病 破壞各器官功能

2022 月 09 月 26 日

敗血病源於細菌、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入侵體內,較常見於免疫系統不全的人士。患者可能會全身發炎,嚴重者可演變成敗血性休克及器官衰竭。

瀏覽全文

崔俊明倡幼童復必泰縮接種間距 劉宇隆:不建議 何栢良:美准隔3周打針 未錄心肌炎個案

2022 月 09 月 23 日

政府截至昨日未公布幼童版復必泰何時抵港,近日有報道指疫苗10月到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據他了解藥廠仍在商討運送程序,疫苗最快11月才抵港。本地幼童接種首兩針復必泰須相隔至少8周,崔認為間距較外地長,且流感高峰期將至,建議本港縮短相關間距。聯合科學委員會之一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稱,由於憂增心肌炎風險,不建議縮短間距。

瀏覽全文

劉宇隆不建議幼童「溝針」 有藥劑師指副作用不大

2022 月 09 月 22 日

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指,預計幼童版復必泰下月抵港,6個月至5歲以下幼童可選擇接種三針科興或幼童版復必泰,強調疫苗安全有效,但不建議幼童「溝針」。不過有藥劑師指,「溝針」副作用不大。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人類乳突病毒與子宮頸癌

2022 月 09 月 19 日

月初海關破獲走私子宮頸癌疫苗,並發現存放在不當的環境。市民要到有信譽的診所接種才有保障。人類乳突病毒(HPV)是一種在人類中傳播的病毒,它有一百多型,可以分為低風險型與高風險型。HPV16、18是最常見的高風險人類乳突病毒,與細胞異常地增生導致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的發生有關。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小兒麻痹口服劑 不在港使用

2022 月 09 月 13 日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數字,小兒麻痹症病例數目自1988年以來,下降了99%,從每年估計的350,000病例下降到2017年報告的22宗。全球消滅這種疾病的努力,到目前為止,只有3個國家未能阻止傳播:阿富汗、尼日利亞和巴基斯坦。不過,2022年6月在倫敦的污水樣本中發現有小兒麻痹病毒,引起外界高度關注;而在7月的時候,紐約東南部羅克蘭郡一個污水樣本發現小兒麻痹病毒。隨後,又在北部地區的沙利文郡和橘郡發現相關病毒,顯示病毒開始有擴大迹象。

瀏覽全文

癌症|為癌症患者及照顧者解答疑難 《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給癌症病人的建議》新書出版

2022 月 09 月 08 日

癌症在香港愈來愈普遍,醫治方法亦五花八門,中醫、西醫、自然療法、另類療法各說各話,令一眾患者在康復路上身心俱疲。本港有一班有心的醫護人員攜手編著新書《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給癌症病人的建議》,深入淺出、全方位拆解癌症病人和照顧者的常見問題,避免大家跌入治療謬誤;同時亦提供飲食建議,增強患者信心。

瀏覽全文

遙距藥劑服務 加強患者服用新冠口服藥信心

2022 月 09 月 07 日

隨著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反彈,感染人數上升,醫療服務需求亦大大增加。醫管局自今年七月起為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病人提供「遙距醫療」服務,包括遙距視像診症、遙距藥劑師輔導及送藥服務。合資格的病人,包括18歲或以上病徵輕微的確診者,只要透過流動應用程式HA Go預約,便可安在家中看醫生,省下進出醫院或診所的時間,亦有效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食不潔魚生 恐需開刀服藥除蟲

2022 月 09 月 06 日

香港人喜愛不同國家的美食,特別是日本料理。日本的壽司及刺身更是香港人的最愛。然而,不時也有刺身(尤其是三文魚)上存在寄生蟲的新聞,引起社會各界的擔憂。實際上,我們應該擔心感染腸道蠕蟲嗎?若不幸感染,有甚麼有效的治療方法呢?

瀏覽全文

崔俊明:香港採購二價疫苗「漫漫長路」 籲盡快接種現有疫苗

2022 月 09 月 05 日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歐洲及美國當局早前緊急授權使用二價新冠疫苗,分別針對Omicron BA.1、BA.4或BA.5病毒株,但形容本港採購二價疫苗仍然是「漫漫長路」,藥廠最快能在年底才能付運疫苗到港,相信政府亦需要更多數據以決定是否購買。

瀏覽全文

高危病人染耐藥惡菌比例 4年升40倍 港大研究:曾服常用抗生素 CPE感染風險增37%

2022 月 08 月 30 日

大腸桿菌「產碳青霉烯酶腸道桿菌」(CPE)對多種抗生素有耐藥性,屬「超級細菌」(superbug)。港大最新分析醫管局病人臨牀數據發現,CPE在高風險病人感染比例從2015到2019年升近40倍,而曾用「β-內醯胺類抗生素」(β-lactams)感染CPE風險會增37%。感染及傳染病科醫生稱,體弱者染CPE可致敗血症等,嚴重可致命。有藥劑師稱「β-內醯胺類抗生素」含多種常用抗生素,CPE對該類亦有耐藥性,令感染者用藥選項大減,提醒若能針對各類細菌對症下藥,可減耐藥性出現速度。

瀏覽全文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