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月 01 月 04 日
近期出現市民搶購退燒止痛藥情況,港九藥房總商會副理事長張德榮說,近日同時多了人購買止瀉藥,相信與有傳近期病毒會引致肚瀉有關。
瀏覽全文2023 月 01 月 03 日
本港近期單日確診數字多達兩萬宗,要避免去年二、三月發生的亂象,分流病人是必要的。長者和幼童應容許優先使用急症室服務,而其他不太緊急的患者,應使用指定診所及視像診症的服務。要做好應對疫情的高峰,新一屆政府要協調好公營和私營醫療系統,共同應付好當下的疫情。因為醫護都是人,同樣有機會在疫情下病倒,屆時人手會變得緊張。政府要避免亂象重演,不要讓市民吃苦,不要讓中央政府對本港的管治失去信心。
瀏覽全文2023 月 01 月 03 日
含撲熱息痛成分藥物搶購潮由「必理痛」蔓延至其他品牌,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建議,市民可購買含同一成分的退燒止痛藥水取代;另可在藥劑師監售下購買含「布洛芬(Ibuprofen)」的藥物,亦可用冰敷額頭或凍水洗澡降溫。翻查衛生署藥物辦公室網站,本港現時有91種已註冊的藥劑製品含布洛芬成分。
瀏覽全文2022 月 12 月 23 日
內地不少地區據報出現「抗疫」藥物臨時短缺,加上內地快將全面放寬入境及與本港通關的消息,已掀起新一波的「搶藥潮」;而本港不少藥房的「熱門」止痛退燒藥、感冒藥昨均斷貨。有準備返內地過年的學生及本地市民都表示為家人買備所需藥物,以免「中招」後才到處撲。藥劑師學會長崔俊明指,預期本港與內地通關後,將會帶來更大需求,籲政府留意市面藥物供應,以免市民因缺乏藥物到急症室或普通科門診求醫增添公營醫療負荷。政府昨晚發稿,指注意到近日止痛退燒藥物需求增加,籲商戶維持穩定供應,並強調公營醫療系統備貨充足。
瀏覽全文2022 月 12 月 21 日
「復必泰」原病毒株和二價疫苗,以及科興新冠疫苗,獲本港正式藥劑製品註冊。有藥劑師指標誌疫苗安全性和品質獲得確立。私營醫療機構亦可自行向藥廠購買疫苗,提供接種服務。
瀏覽全文2022 月 12 月 20 日
市面「必理痛」缺貨持續,近日獨立藥房亦告急,亦有網店疑炒賣。本報昨搜尋網購平台HKTVmall,多間網店高價供應必理痛,「特效必理痛30粒」及「必理痛特強傷風感冒丸32粒」售價均至395元,與缺貨商號分別標示的最低價85元和102.9元相比,貴逾3.6倍及2.8倍。藥劑師稱撲熱息痛成分止痛退燒藥普遍,毋須某一特定牌子。
瀏覽全文2022 月 12 月 19 日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皮膚出現鱗屑、疹塊,除了令患者感到不適,而且影響外觀,遭受歧視。銀屑病屬於免疫系統疾病一種,具體成因至今仍然未明,病因跟基因遺傳及後天的環境因素有關,例如嗜酒、吸煙或情緒波動。患者因免疫系統失調,向皮膚細胞發出攻擊,導致皮膚不斷發炎和增生。最明顯的病徵是頭頂、耳背、手肘出現銀色鱗屑及紅色疹塊,而患處都會出現痕癢、灼痛等。
瀏覽全文2022 月 12 月 16 日
本港近日出現市民搶購止痛退燒藥情況,有大型連鎖個人護理產品零售商限定每人只可購買5盒必理痛。總商會副理事長張德榮昨日表示,市面上部分牌子的止痛退燒藥,特別是特效及傷風感冒藥,供應的確比較少,每間藥房平日可能有10盒供應,現時只剩兩盒。亦有部分藥房把止痛退燒藥拆開,以散裝發售,讓更多人能夠買到。
瀏覽全文2022 月 12 月 15 日
近日市面出現退燒止痛藥搶購潮,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 內地放寬防疫措施, 鼓勵輕症患者在家休息, 服用舒緩藥物, 令相關藥物的需求上升, 並影響本港。
瀏覽全文2022 月 12 月 13 日
肝性腦病變主要成因是肝衰竭引致思緒混亂,意識下降和昏迷的疾病, 嚴重更會導致死亡。由於肝衰竭使毒素不能透過肝臟分解,引致毒素累積在血液。在嚴重情況下,肝性腦病變令意識下降,更有機會瞌睡中死亡。如在嚴重時昏迷,這種情況稱為肝性昏迷。由於肝腦病變會積聚氨(NH3)在血管,因此治療方法會針對除走氨的方法。在檢查過程中,醫療人士亦會抽取血液檢查氨含量。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