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月 10 月 03 日
NMN保健品成為近年抗衰老的新寵,明星效應加上其「不老藥」的代名詞,即使一樽售價動輒過千港元仍令女士們趨之若鶩。愈來愈多研究指NMN不止抗氧化,更可延緩血管退化,改善一系列隨著年齡增加而出現的身體問題。雖然與NMN相關的產品越漸流行,但NMN長期的功效和安全性仍為未知數,亦暫未掌握對長期病患的影響,NMN在市場的定位及功效仍有所保留。
瀏覽全文2022 月 09 月 30 日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有數據顯示小童感染新冠、流感兩種病毒的機會是成人的3倍,而沒有接種流感疫苗,患有併發症的機會亦較高。
瀏覽全文2022 月 09 月 27 日
冬季流感季節即將殺到,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指,社會上對流感的抗體偏低,預計今年冬天流感肆虐的機會較新冠肺炎大。有調查發現,逾三成學校因擔心學生哭鬧或受傷、難安排時間及人手應付家長查詢等,未曾安排校內接種流感疫苗;近七成受訪者指如政府提供噴鼻式疫苗,會提升安排學校接種意願。團體認為噴鼻式流感疫苗可避免幼童痛楚,呼籲政府加強宣傳,並將噴鼻式疫苗擴展至初小學。
瀏覽全文2022 月 09 月 26 日
敗血病源於細菌、病毒或真菌等微生物入侵體內,較常見於免疫系統不全的人士。患者可能會全身發炎,嚴重者可演變成敗血性休克及器官衰竭。
瀏覽全文2022 月 09 月 23 日
政府截至昨日未公布幼童版復必泰何時抵港,近日有報道指疫苗10月到港,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據他了解藥廠仍在商討運送程序,疫苗最快11月才抵港。本地幼童接種首兩針復必泰須相隔至少8周,崔認為間距較外地長,且流感高峰期將至,建議本港縮短相關間距。聯合科學委員會之一的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稱,由於憂增心肌炎風險,不建議縮短間距。
瀏覽全文2022 月 09 月 22 日
政府專家顧問劉宇隆指,預計幼童版復必泰下月抵港,6個月至5歲以下幼童可選擇接種三針科興或幼童版復必泰,強調疫苗安全有效,但不建議幼童「溝針」。不過有藥劑師指,「溝針」副作用不大。
瀏覽全文2022 月 09 月 19 日
月初海關破獲走私子宮頸癌疫苗,並發現存放在不當的環境。市民要到有信譽的診所接種才有保障。人類乳突病毒(HPV)是一種在人類中傳播的病毒,它有一百多型,可以分為低風險型與高風險型。HPV16、18是最常見的高風險人類乳突病毒,與細胞異常地增生導致子宮頸癌前病變、子宮頸癌的發生有關。
瀏覽全文2022 月 09 月 13 日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數字,小兒麻痹症病例數目自1988年以來,下降了99%,從每年估計的350,000病例下降到2017年報告的22宗。全球消滅這種疾病的努力,到目前為止,只有3個國家未能阻止傳播:阿富汗、尼日利亞和巴基斯坦。不過,2022年6月在倫敦的污水樣本中發現有小兒麻痹病毒,引起外界高度關注;而在7月的時候,紐約東南部羅克蘭郡一個污水樣本發現小兒麻痹病毒。隨後,又在北部地區的沙利文郡和橘郡發現相關病毒,顯示病毒開始有擴大迹象。
瀏覽全文2022 月 09 月 08 日
癌症在香港愈來愈普遍,醫治方法亦五花八門,中醫、西醫、自然療法、另類療法各說各話,令一眾患者在康復路上身心俱疲。本港有一班有心的醫護人員攜手編著新書《中西醫藥劑師傾下偈──給癌症病人的建議》,深入淺出、全方位拆解癌症病人和照顧者的常見問題,避免大家跌入治療謬誤;同時亦提供飲食建議,增強患者信心。
瀏覽全文2022 月 09 月 07 日
隨著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反彈,感染人數上升,醫療服務需求亦大大增加。醫管局自今年七月起為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病人提供「遙距醫療」服務,包括遙距視像診症、遙距藥劑師輔導及送藥服務。合資格的病人,包括18歲或以上病徵輕微的確診者,只要透過流動應用程式HA Go預約,便可安在家中看醫生,省下進出醫院或診所的時間,亦有效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