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月 06 月 26 日
市面上的口服眼睛營養保健產品愈來愈盛行,其中以一項眼科研究名字為配方的產品ARED2更愈見普及。ARED2研究全名為Age-Related Eye Disease Studies,合共為兩期的研究,由美國國家衞生院的國家眼科研究所所支持。這個大型研究旨在探討老年性黃斑點病變和白內障的風險因素、疾病過程和維他命對其影響。黃斑點處於視網膜中心,負責中央視覺和視力清晰度,讓人注視某個位置的時候,可以清楚地看到該位置物件的細節。
瀏覽全文2023 月 06 月 19 日
難辨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一種寄生在人類腸道內的細菌,對一般健康人士並無特別影響。但是,當難辨梭菌不受控制地過量繁殖,造成腸道感染,病人就會出現腹瀉,甚至是偽膜性結腸炎,嚴重時能造成生命危險。病人或受自身疾病、早前曾服用抗生素,或接觸受感染患者的糞便所污染的物件而造成感染。傳統上的治療方法使用針對性的抗生素,但這或將其他益生菌也同時消除,有機會使疾病復發。
瀏覽全文2023 月 05 月 09 日
新冠肺炎持續3年,曾經感染及痊愈的人數愈來愈多。多數人較在意感染期間的症狀,但新冠引致的後遺症亦都值得關注。研究顯示,即使在病人痊愈後的數個月,仍將可能持續出現新冠肺炎病徵,或者是新冠後遺症。對於不同病人的健康狀況和新冠感染嚴重程度,長新冠症狀亦可能不同。最常見的包括容易疲倦、腦霧、多痰、氣促氣喘、長期咳嗽,甚至出現焦慮等。多數長新冠症狀會隨着時間康復而減少,但亦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減輕症狀。
瀏覽全文2023 月 05 月 01 日
隨着人們對健康和營養的認識不斷提高,個人化營養補充品逐漸成為一種受歡迎的選擇。一些由藥劑師或營養師提供的專業個人化服務,會先對客人進行完整健康審查,再建議最適合的營養補充品。此文章將介紹有關專業個人化營養補充品的優點和缺點。
瀏覽全文2023 月 04 月 24 日
提到肺結核,一般人或都以為已在香港絕迹。事實上,香港衞生防護中心每年都獲呈報數千宗結核病個案,2022年的結核病呈報個案就有3,217宗。結核桿菌最常影響肺部,故「肺結核」最為常見,但亦會影響淋巴、腎臟、骨骼、關節等部位。受感染者最常於感染後數個星期至兩年內出現病徵,例如低燒、冒汗、疲倦、體重下降、長期咳嗽和血痰,也有機會多年後才發病。
瀏覽全文2023 月 04 月 17 日
益生菌是指有益於腸道健康的微生物,通常是乳酸菌和雙歧桿菌。這些菌群可以幫助我們的消化系統保持平衡,並且還能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儘管我們的腸道中自然存在益生菌,但是現代生活方式、環境污染、飲食習慣的改變等因素都會破壞腸道菌群的平衡。因此,補充益生菌可以起到調節腸道菌群、促進健康的作用。
瀏覽全文2023 月 03 月 27 日
經過數年的新冠肺炎疫苗注射,市民對核糖核酸的認知和接受程度都有所提升。除了信使核糖核酸(mRNA),另一種稱為小分子干擾核糖核酸(siRNA)近年也有新的臨床突破。第一款siRNA藥物Patisiran於2018年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用於治療家族性澱粉樣多發性神經病變。2021年末,最新的siRNA藥物英克司蘭(Inclisiran)亦在香港註冊,用於原發性高膽固醇血症或血脂異常的成年患者,在飲食和他汀類藥物控制下,額外降低更多的壞膽固醇。
瀏覽全文2023 月 03 月 20 日
小便失禁,指尿液不受控制排出,影響着大概四分之一的長者。某些失禁被患者認為是無法根治的衰老現象,而抱着放棄的消極心態耽誤病情。其實大部分情況可使用藥物治療紓緩症狀,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素質。
瀏覽全文2023 月 03 月 13 日
當我們橫越多個時區的時候,身體的生理時鐘可能未能適應飛行時差,從而擾亂了我們的晝夜節律和睡醒周期。晝夜節律會告訴身體應何時睡醒、應何時睡覺,一個周期大約是24小時。我們的大腦在黑暗的環境時會製造更多的褪黑激素 (Melatonin),提示身體睡覺。相反,在白天時,大腦會製造較少褪黑激素,保持身體清醒。
瀏覽全文2023 月 03 月 06 日
頭蝨是一種只寄生在人體頭部的寄生蟲,以吸食人體血液維生。此外,所有年齡層的人都有機會感染頭蝨,但幼童往往因較為缺乏衞生意識而更為常見。病徵主要為頭皮、後頸及耳後異常發癢,而過分的搔抓更會令皮膚損傷,增加感染機會。傳播途徑為直接接觸或共用個人用品,如:梳、帽的方式傳播,並不會「跳」到另一個頭上。家長可以用密齒梳為小朋友檢查,有機會發現光滑橢圓狀的蟲卵。
瀏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