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藥到病除:尼古丁補充療法抑煙癮

2024 月 06 月 10 日

政府希望把吸煙者人數再往下壓,6月定為戒煙月。戒煙最困難的地方,就是抵受不了尼古丁的脫癮反應。煙草裏的尼古丁是其中一種主要令吸煙者上癮的成分。當他們在戒煙時,體內的尼古丁水平會相對下降,不似平時的高血濃度,令身體不適應,從而產生頭痛、疲倦、精神不集中、咳嗽等徵狀,稱為「退癮徵狀」。

瀏覽全文

「多重用藥」問題嚴重 逾30%長者獲處方10種或以上藥物

2024 月 06 月 03 日

有團體調查發現,本港社區長者「多重用藥」情況嚴重,超過30%服務使用者獲處方10種藥物或以上,而他們有超過90%的藥物也是從醫管局獲得。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人工心瓣如何選擇

2024 月 05 月 27 日

一般人的心臟有4塊心瓣,包括二尖瓣、三尖瓣、主動脈瓣及肺動脈瓣,它們就像閘口,於不同時間開關,以確保血液單向流動。心瓣膜病是指心瓣的開合出現問題,有些是先天性的心瓣缺陷或缺失,亦有些是後天性的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因素包括風濕性心臟病、退化性心臟等,導致血液倒流。治療方面可以利用藥物及手術,後者可選擇換心瓣手術、心瓣修復手術或心導管手術。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耐藥性抗菌素

2024 月 05 月 20 日

在治療不同傳染疾病時,醫護人員都會使用抗菌素。常見的抗菌素有抗生素、抗病毒藥和抗真菌藥。雖然藥物能夠殺死致病原或者使其不能繁殖,但它們亦可以把病原體演變為抗藥性,甚至對多種藥物產生抗藥性(超級細菌)。醫護人員在治療耐藥性細菌時,需要使用非一線藥物,而他們通常比較昂貴,副作用較多或者覆蓋細菌種類較大,因而增加治療風險、醫療成本及其他抗藥性細菌帶菌的機會。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數據,2019年有超過12億人死於抗藥性細菌。而世界銀行則預計2050年抗菌素耐藥性會為全球帶來額外1兆的額外醫療支出。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脊髓肌肉萎縮症口服藥

2024 月 05 月 13 日

脊髓肌肉萎縮症患者是因為其脊髓喪失了用來調節肌肉運動及強度的重要細胞,叫做運動神經元。這是由於運動神經元存活基因1(SMN1)出現缺失或突變所引起。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兒童發燒知多點

2024 月 05 月 06 日

兒童發燒是不少家長最擔心的病徵。而發燒的溫度取決於兒童的年紀及探熱的方法,一般來說攝氏38度或以上即為發燒。其實除了傷風感冒外,水痘、手足口病、哮喘甚至注射疫苗都可能引致發燒。坊間有傳聞指兒童發燒會「燒壞腦」,但提高體溫是身體增加新陳代謝及對付致病原的方法,故毋須過分擔心。但如果病童未滿3個月大、發燒至攝氏40度、持續高燒不退、出疹、出現腦癇、脫水或精神食欲轉差,便須立即求醫。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嬰兒吸收維生素D不足

2024 月 04 月 29 日

母乳被認為是首選的嬰幼兒食物和營養來源。然而,健康的媽媽不論有否服用補充劑,其乳汁內的維生素D含量都偏低。維生素D是促進骨骼健康不可缺少的營養素。維生素D幫助腸道吸收鈣質,維持血液中鈣、磷的正常水平,令骨骼強健。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雙疫夾擊 倡保持防疫意識

2024 月 04 月 22 日

一項調查顯示,半數有長期病患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未來半年感染新冠及流感機會很低,49%認為即使同時感染,病情也不會嚴重。中老年港人,特別是長期病患者輕視新冠及其他呼吸道傳染病的威脅,情況令人擔憂。而且半數受訪者就算有呼吸道病徵也不戴上口罩出外,防範意識差。過去兩個月已有逾400個新冠肺炎嚴重及死亡個案。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選擇蚊怕水都有科學

2024 月 04 月 15 日

要選擇到一種適合你和有效的蚊怕水,就要多多留意蚊怕水的成分。

瀏覽全文

藥到病除:女性骨盆痛 恐患子宮內膜異位

2024 月 04 月 08 日

子宮內膜異位症這個名字可能較為陌生,但若說到「朱古力瘤」,大家會否有點概念?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子宮內膜生長在子宮外,常見生長於卵巢(俗稱「朱古力瘤」)、 子宮肌層(子宮肌瘤)等。有些因素可能會提高出現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如家族病史、未曾生育、初經早(小於11至13歲)、停經遲、月經周期短(少於或等於27天)。

瀏覽全文
更多
更多